炎热的七月如期而至,各中小学校也开始放假了,长达两个月暑假让孩子们甚是欢心,而暑假也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多发期。有关数据表明:2005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为50万人,在这些不幸的人中,中小学生就占了10万多。其中中国每年就有7000多名儿童被道路交通事故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有近30000名儿童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伤亡人数中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近年来这些数据都是有增无减。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村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引发的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问题更显突出。
一、农村学校交通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绝大多数家庭,农闲时父母大都到外地打工多,留在家的往往是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带小孙子孙女过生活,由于带领这个特殊群体的大多属于文化知识相对缺乏的老年人,这些小孩自然成为了新时代农村的“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由于少了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给这些本来就幼稚无知、嗷嗷待哺的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更加差,导致节假日的交通安全问题相当突出,通过笔者观察发现,目前农村学校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驾驶车辆未能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等年龄规定来行事,驾车年龄趋于小化,导致控制力不足;二、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时,经常随意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曲折竞驶、突然猛拐和横穿;甚至把牵引、攀扶车辆或者用其他车辆牵引、双手离把、手中持物等当作“英雄”的行为;三、有的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有的骑自行车技术本来就差劲,还要带人,导致车辆摇摇晃晃;四、有些无论是骑车,还是步行,都没有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任意在马路上逆行或乱跑、乱穿;五、搭坐自行车时喜欢站立在车后架上;六、随意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七、乘坐机动车时,喜欢将身体的某部位伸出车外,或者未等车辆停稳就跳下车;八、乘坐两轮摩托车时喜欢背向骑坐,并且未自觉戴好安全头盔等等。
二、造成当前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上存在着对农村交通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包括警力不足、宣传不开、管理不力等问题造成交通安全宣传与管理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车辆、外来人员不断涌入,警卫保卫任务越来越多,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任务日渐繁重,交通安全管理覆盖率、震慑力、影响面越来越显不足。包括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大部分一线交警靠一张嘴宣传、两条腿走路、三五条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开展交通整治实在是难以适应交通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客观上由于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权、管辖权之间存在矛盾等原因造成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硬件设施严重缺乏。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权、管辖权之间矛盾由来已久,通常每个农村中小学校周边道路有国道、县道、区道、村道等,交通安全设施管辖设置部门有公路部门、交管部门、市政建设部门、交通部门,还有镇、村等部门单位,要建设一条斑马线,通常都要经过好几个部门的审批……由此造成交通管理部门特别是基层交警协调困难,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迟缓,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硬件设施严重缺乏。
(三)实际中因农村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参差不齐,一些学校撤并校造成中小学生交通活动变化等新的问题产生。因经济发展,外来人口暴涨,一些中小学校生源、生数猛增,甚至多达原有学生人数的好几倍,学校新增生源大部分是外来员工儿女,住处遍及各镇、村(居)四面八方,而原来两个学校周边道路本就狭窄,新增人流车流使本就拥堵的道路更加不堪负荷,类似这样的情况再农村就占了三分之二。还有少部分农村人口基数小、开发较慢,适龄就学孩子越来越少被撤校、并校,孩子要到几公里开外学校就读,造成新的矛盾产生…学生交通源头、终点、路线、方式等变化如此迅速,也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对策
按照“规划长远,决策当前,建管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牵头,交警为主,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综合管理模式,增进与各职能部门的交流与协作,促进有关部门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推进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一)把握学校交通安全实际,制定学校交通管理思路。交警部门要加强对在校学生交通方式等基本数据调查,掌握学生交通基本情况,对每个学校学生家庭住处、交通时间、交通路线、交通方式等进行细致的调查摸底,相关部门要针对学校交通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思路,重点抓好“亮灯工程”(红绿灯设施建设工程及红绿灯意识宣传工程)建设,有的放矢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二)开展师生交通安全宣传,奠定交通安全教育基础。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是基础。要围绕一名民警兼任学校辅导员、一支“小黄帽”协助督导交通、一个学校一个交通安全宣传栏、一学年至少一场交通安全专项讲座,加强学校师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每学期学校及社会各职能部门参加的安全综治座谈会,共商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对策;定期组织交通民警到学校讲解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提高学校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利用警营开发日,邀请孩子门到交警部门,组织图版宣传,播放DVD影像,参观电教室,观看宣传画廊、教育片,进行现场法律咨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致学生一封信” 、“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举办中小学生“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征文、漫画比赛活动,激发中小学生重视和参与交通安全活动的热情,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全方位的交通安全宣传,奠定中小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基础。
(三)大力整治校园交通安全秩序,推进校园交通环境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情况,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日常的交通安全。作为中小学校交通安全维护者,交通警察首先要强化校园周边的路面交通管控力度,严厉教育处罚各种通违法行为,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二要与学校共同培训成立一支校园交通安全督导队,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督导指挥,缓解交通管理警力不足问题;三要针对地处国道线等特别复杂地段学校,要不折不扣执行学校学生上下学交通护送服务;四要加强学生交通违法特别是无证驾驶机动车辆等交通安全秩序专项整治;五要严格贯彻教育部、公安部及上级机关关于开展运输学生车辆及驾驶人排查整治的通知精神,加强校车及其驾驶员的资格审查及交通安全监督与跟踪等措施,强调车辆驾驶员要管好“三个门”(一是“管好车门”,每部接送车辆要安装中控门锁,后座左侧车门要焊死,避免学生从车辆左侧上下车;车辆行驶前要锁好车门,做到超载不上车,上车排队,按位停车,有序下车;二是“管好电门”,贯彻校车管理制度,不符合校车驾驶资格的绝不允许驾驶学生接送车辆,驾驶车辆前都必须坚持车辆的日趟检制度,做到病车不上路,上路守规矩;三是“管好油门”,接送车辆要定时安排出车时间,要提早出门,做到不超速,不开快车、不开赌气车、不开疲劳车,不开违法车)。同时注意加强路面执法力度,强化车辆超载、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现象整治,推进校园及周边交通环境改善。
(四)探索校园交通特色管理,建立交通管理长效机制。一要创新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宣教模式,针对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学习教育所需,建设一个集交通安全宣传电教室、流动宣传图版、固定宣传走廊、交通事故模拟展台、流动宣传服务队于一体,多功能、全视觉的安全宣教阵地,持之以恒开展宣传教育;二要积极探索校园交通特色管理,建立社会特别是学校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如农村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校车,可探讨与公交公司共同建立中小学校学生接送专车制度;鼓励经济较为发达的镇、村共同投资为学校配置学生接送校车;包括建议有条件的部分学校能考虑办理食宿,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交通趟次,解决离校较为边远学生交通不便问题……三要社会齐动员,实行把“四口”的农村中小学校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如在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分工方面,由学校做好学生乘车安排及下车疏导和上车排队与座位安排等工作;村委会统一安排接送车辆,并及时配合交警做好接送孩子车辆、驾驶员资质审查及交通安全监督与跟踪;家长协助做好孩子交通安全教育,安排代表每日跟车督导,了解接送孩子车辆、驾驶员和孩子们的交通安全状况并及时将情况向学校、交警中队反馈,交警加强沿线交通督导指挥,确保校车安全顺利通行。在学生交通秩序方面,加强警、校、村(居)乃至学生家庭共建,从家门口(家庭为主负责)、村口(村居为主负责)、路口(交警为主负责)到校门口(学校为主负责)逐层把关,通过四方共建把住“四口”,确保学生一路平安。
总之,只有通过学校、家庭、交警、乡村、广大驾驶人以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村学校的交通安全问题,做到协同配合、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才能消除农村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保证农村学生的交通安全与健康成长,也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安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