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期间,随着外来或返乡车辆的大量涌进,加上雨天路滑,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先天不足”及一些“后天因素”导致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在近年来日益凸显。
有关专家预见,在未来数年,市城区交通拥堵情况会日益严重。亟待改变的城区交通格局需要我们再一次审视现状、直面瓶颈,探讨解决问题办法。可喜的是,目前,有关职能部门正邀请专家草拟广元绿色交通专项规划,让广大市民看到了美好前景。
“有序”管理提高通行率
吴先生在万源新区上班,居住在上西金轮路,每天要在则天路、利洲西路和滨河路走上两个来回,这些路段上下班的拥堵状况一直令他头疼不已。但是,近段时间以来,他欣喜地发现,这些路段的道路通行状况逐渐有了改善,原本上下班一般需要20分钟车程,现在只要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除此之外,不少细心的市民还发现,近段时间来,以前“出行靠自觉”的无序状况正渐渐被有序的管理所取代,市城区的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交警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近年来,通过“改造”、“警力”和“科技”三个方面的举措,有效改善了城区交通。“改造”内容包括对人流车流量大的道路拓宽和给绿化带“瘦身”,新设置、改造十几个红绿灯。同时,利用现有的道路条件,合理施划1万多米停车线新增1000余个泊车位,形成有序停车。“警力”即将警力撒向路面,加强重点时段的管控力度。聘请一批交通协警员,加强交通流组织和引导。“科技”即充分利用“平安广元”视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路况信息,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对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做到快速解决、尽量让道于车。今年来,市城区尚未出现长时问、大范围拥堵的状况。
交通治堵任重道远
交通拥堵情况有所改善,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专家分析,目前市区交通拥堵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由于“先天不足”以及一些“后天因素”影响,解决市区交通拥堵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市公安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广元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有客观原因。广元是一个山区城市,整体的城市规划本身就“小一号”,市区路网结构主要呈“放射状”结构,比较容易使交通量汇集于市中心。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变大,这种路网结构所产生的交通汇集现象就越突出,很容易形成交通瓶颈。
城区的交通格局定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汶川大地震3年后就没有大的改变。而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市机动车总量已达38万余辆,其中市区汽车数量就超过6万多辆,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车路矛盾日益加剧,广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另外,市区居民的整体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不高,以致行人车辆违反交通法规现象普遍,造成道路通行秩序差,交通拥堵现象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破解“瓶颈”实现“顺畅”
针对目前造成交通拥堵的“瓶颈”,笔者专门走访了交警等有关方面专家和部分市民,听取大家对解决“瓶颈”、打造“绿色交通”的意见和建议。不少专家认为,结合广元实际情况,“绿色交通”首先是要实现出行“人车顺畅”。目前,可以从规划、改造、管理、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大胆探索广元以智能交通信息化为切入点,通过外扩交通要道、内织城市网络、大力倡导低碳出行,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以绿色交通打造宜居城市、旅游城市。
有关专家认为,广元市区目前的路网格局已经基本定型,要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升级不太现实。目前,城区“见缝插针”式的房地产开发,无形中对建成区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今后,可以考虑逐渐扩展城区地域或是建设新区,减少对建成区的依赖,舒缓人口过于集中所造成的道路交通压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强势引导,并对新建城区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进行适当的“功能混合”,尽可能地缩短市民出行距离,缓解交通压力。同时,要加强科学的、超前的、符合经济发展的交通规划,包括路网规划、道路规划、停车场规划、交通设施规划等。对目前广元城区,应尽快启动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可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实现市场化运作,增设静态停车设施。
在改造方面,针对目前城区部分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预留位置太宽,机动车道的位置过窄,可以考虑对现有绿化带进行“瘦身”,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位置分匀一些给机动车道,提高机动车通行率。同时,尽量减少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开口,减少车辆、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的机会,暂缓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和完善公共交通的线路、停靠点规划,进一步倡导“绿色出行”。
继续坚持“有序管理”,可以充分借鉴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完善交通标识、强化执法队伍、加强交通巡查和监控,坚决整治和纠正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同时,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大力倡导现代交通意识,不断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教导交通行为人自觉依法行车、行走。
链接
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这种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