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兰州市畅交通工作指挥部会议召开。兰州市“畅交通院士行”活动预计下周将启动,相关院士和专家将对兰州城区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和改造治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区交通组织方案,进一步平衡城区交通网络流量,优化利用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在畅交通工程实施以来,兰州市进行了主要拥堵交叉口的改造、绿波的使用等工作。今年,兰州市将加快推进智能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探索实行部分路段消除左转、探索实施单向小型高跨立交桥,有效缓解节点堵塞和道路拥堵。
“畅交通院士行”活动将启动
交通畅通既是城市有序运行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民生工程。日前,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实施了畅交通工程。自畅交通工程实施以来,兰州市政府先后邀请了同济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以及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建设设计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兰州市道路交通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邀请了刘经南、王家耀、周寿桓、许居衍等4位院士和30多名专家,对兰州市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正在组织部分院士、专家在北京对兰州的交通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不日将会来兰讨论。我国着名交通工程专家,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一直参与兰州的畅通工程,本次也领衔进行部分专题研究。预计下周,兰州市“畅交通院士行”活动将启动,相关院士和专家将对城区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和改造治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区交通组织方案,进一步平衡城区交通网络流量,优化利用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
畅交通 以“变”破交通困局
“远谋近施、施中求变”,兰州市畅交通最大的特点在于“变”,主要体现在理念的改变及一些新概念、新方法的引入。目前,兰州市进行了主要拥堵交叉口的改造,如南关十字、广场西口等,并在这些改造中成功引入了左转待转区的概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还在研究综合待行区、直行待行区等,这些措施不久将应用。另外,在庆阳路胜利宾馆至盘旋路,通过大规模的车流量调查,依靠现代仿真技术及人工手段的结合,初步实现了信号系统的协调,构建了初级的双向绿波,提高了交通效率。同时,充分利用既有的道路资源,建设了依据车流量变化进行调整的可变车道,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并正在进行可变车道向西延伸的研究。
非现场执法系统 6月底投入使用
“兰州市目前非现场执法系统已经开始试行,这对于行人违章、出租车等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将一网打尽。”俞敬东在会议表示,“据目前试行的情况来看,兰州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在系统试行三天中,如果要对违章行为进行处罚,罚金将达到40万。”也就是说,假如横穿马路一次罚款50元,三天共有8000位市民出现横穿马路的行为。可以想象,这对于兰州市的交通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据悉,下一步,兰州市将加快推进智能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加快建设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超速违法监测系统、车载移动电子警察系统、道路卡口系统、交通违法取证系统为一体的非现场执法系统,今年6月底将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