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专访了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队长王海玲。
王海玲坦言:“我心目中理想的西安交通状况是,拥有国际化立体交通网络,人车各行其道,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高,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达到基本平衡。虽然,这个愿景的实现还需要假以时日,但目前西安市2000多名交警正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缓堵保畅。”
症结点一:日增机动车近千辆 日保有量近200万辆
据王海玲介绍,近年来,西安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从2007年以来5年中全市新增机动车达75万辆,比前几十年的总和还多10万辆。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51.1万辆,其中2010年新增23.46万辆,2011年增加19万辆,今年以来新增机动车12.53万辆,平均每个工作日增加902辆。近三年来,机动车递增幅度平均为20%。加之外地机动车在我市每日流量达45万辆,全市每日机动车保有量接近200万辆,共有机动车驾驶人228万人。全市挂牌的电动两轮车达81万辆。2011年,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达17万起,日均发生交通事故近500起。
症结点二:路网结构与城市功能存在较大缺陷
“当前影响西安道路交通的因素,除了机动车迅猛增加、地铁建设全面施工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据王海玲介绍,西安路网结构基本呈棋盘加放射线的格局,近3000个平面路口纵横交错,行人过街设施严重不足,快速干道和立体交通路网尚未形成,属于平面低速交通体系。绕城高速利用率低,加大了城市交通负荷。
城市现有路网体系、特别是干道路网体系不尽合理,南北向干道建设严重不足。中心城区被城墙包围,仅靠17个出入口实现城内外的交通衔接。次干道和支路建设改造滞后,交通“微循环”系统不畅。道路功能的低下和道路网络的不完善,导致整体道路通行能力不高。
王海玲说:“我们城市功能布局的不尽合理,更加剧了路网压力,大型医院、大型商贸、大型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均集中布设在中心城区和二环以内以及二环周边的主干道上,交通需求过剩,交通流量严重饱和。曲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开发区的建成,使城市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市民居住与工作区域相对分离,引发了大量交通流,加重了道路负担,导致局域道路负荷度过高引发交通拥堵。”
症结点三:不文明交通行为导致人为拥堵
“不文明行为导致的人为拥堵占到了城市道路致堵因素中相当大的比例,就西安交通秩序而言,交通违法现象突出,如驾驶人不礼让行车、公交车不靠边进站、出租车随意变道、货运车闯禁行线、随意占道停车、新驾驶人占用快车道缓慢行驶、驾车鸣笛打手机、不系安全带、大型车不在最右侧车道行驶、行人与非机动车闯信号和进入快车道等现象十分普遍。”王海玲认为,现代化大都市交通的畅通有序有赖于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理念、行为方式以及文明素养的提高。
据王海玲介绍,西安在交通管理的理念、观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安全设施等配套设施方面也还有不少欠账,运用科技手段、建设智能交通管理体系的工作亟待加强。
症结点四:主干道停车场50%挪作他用
“停车位严重不足,地面、地下停车状况忙闲不均,占道行为形成人为通行障碍阻滞交通。”王海玲介绍,目前西安机动车停车场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机动车增长的需要,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按照国家畅通工程要求,百辆汽车停车位数要达到25个;现代城市管理理论认为,城市停车泊位总量应达到车辆总数的1.2-1.5倍。而西安远远未能达到这个标准。”据不完全统计,城市主干道配建停车场有50%挪作他用。且社会停车场大多不对外开放,利用率不高。市民规范停车的习惯尚未养成。据调查,配建停车场平峰时段停放率不足40%,高峰时段停放率不足75%,随意占道停车现象普遍,流动摊贩、随意设置路障形成了大量通行障碍。静态交通影响动态交通,导致交通拥堵、秩序混乱和安全隐患。
症结点五:公交车分担率仅36%群众乘车难
目前西安公交车分担率只有大约36%,公交线网布局需要优化调整;轨道交通正在建设中,仅开通2号线一个区段;出租车数量不足,群众出行打车困难;公交交通车辆、包括班车、校车总量不足机动车总量的3%;城市自行车系统尚未建成,导致群众出行乘车难,小汽车购买需求比较旺盛,城市交通结构发展不合理。
采访结束时,王海玲坦言:“近日,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两次到交警支队调研检查,给治乱缓堵工作极大地关注和支持,这对于集全市之力、调动更多职能部门参与缓堵保畅工作是极大的促进。虽然城市致堵的因素太多太复杂,远非依赖交管一个部门能解决。但借此机遇,我们还是付诸100%的警力和100%的努力,打好治乱缓堵这场战役,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