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第六座跨江大桥——朝阳大桥即将于18日破土动工,2014年12月竣工通车。这座架通南昌首条快速路的桥梁,建成后将带给南昌什么变化?它将如何与周边项目形成互动,又将对南昌老百姓的生活、南昌未来长远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项目互动拓展城市空间
“朝阳大桥一旦建成,项目附加值很高。它并非简单一座孤立的桥梁,将会与周边项目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拉大城市框架的目的。”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相关负责人李章峰表示,由于朝阳大桥连接的朝阳新城、红角洲地区均为沿江发展地区,是城市“西进、南延”重点发展区域,将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将整条线上的工程相互利用、相互衔接,起到分解老城区的人口压力和减轻基础设施超负荷现状,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的作用。
据悉,朝阳大桥周边建设项目包括九洲大街快速路工程、象湖隧道工程、朝阳新城续建工程、象湖风景区改扩建工程等。“九洲大街至广州路快速路是南外环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朝阳大桥又是九洲大街快速路上的节点工程,两个项目建成后均将带动朝阳新城及红角洲地区的发展。”朝阳大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象湖隧道工程作为九洲大街快速路工程中的子工程之一,将于今年启动施工,可与朝阳大桥等构成一条完整的南二环快速路。届时将大大地扩大即将建设朝阳大桥跨江通道的交通效应。
而大桥周边的朝阳新城续建项目建成后,将完善城市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并结合象湖风景区发展成集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中心主题区。大桥周边项目互动影响,不但能利用朝阳大桥的交通优势,而且还能优化城市布局。
分解老城区的人口压力
根据规划,2020年,南昌市城市规划规模为:中心城城市人口350万人,中心城建成区面积506平方公里。目前,南昌市核心区的旧城区东起洪都大道,西至抚河故道、北起赣江,南至洪城路、解放西路,总面积约21 平方公里,容纳了近40万人口,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过大,而绿化面积小,基础设施负荷过重。
“我们有必要控制老城区的建设,改善老城区的生活环境。”李章峰说,要有效引导城市空间向新区拓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城市建设与城市性质相匹配。
朝阳大桥的建设是适应南昌市“一江两岸”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发展的要求,机非分离空间设计可使赣江两岸市民来往更加便捷。朝阳大桥连接的朝阳新城、红角洲地区均为沿江发展地区,是城市“西进、南延”重点发展区域,它的建设将有力地引导、分解老城区的人口压力和减轻基础设施超负荷现状,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使南昌市的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提升招商引资环境
近年来,南昌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全力构筑南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城市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而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物流产业运转中心的主要支撑,是制造业基地对外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的前提条件。
朝阳大桥工程为南昌市“十横十纵”干线性骨架道路九洲大道跨越赣江最重要交通节点,朝阳大桥的建设将为推进南昌市“山江湖”综合开发,提升南昌市经济辐射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必要条件。
从区域来说,朝阳大桥建成后将对南昌朝阳新城和红角洲九龙湖片区的发展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朝阳大桥工程作为连接南昌市朝阳新城和红角洲地区跨江交通枢纽工程,其连接的朝阳新城和红角洲地区作为南昌市重点发展地区,在南昌市招商引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未来几年,南昌正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而目前交通拥堵尤其是过江交通拥堵的现状却与这一战略定位不符。朝阳大桥的建设,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助推南昌实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曾提出“市域60分钟可达、中心城区30分钟可达”的城市交通体系的宏伟蓝图:打造“十横十纵”的城市干线道路骨架网,“一环十三射”的干线公路网,建设便捷的交通枢纽城市。
而朝阳大桥工程为九洲大道快速路的制约工程,它的建设不仅将极大地缓解昌南、昌北跨江通道的交通瓶颈,减轻现有南昌大桥、生米大桥、八一大桥跨江通道的通行压力,疏散南昌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同时,对加快城市快速路建设的进程,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均有着重大意义。
“朝阳大桥建成后,可分流30%南昌大桥的通行压力,减轻南昌大桥、洪城路和八一大桥的通行压力。”李章峰表示。
朝阳大桥作为南环快速路跨越赣江的重要节点工程,既能解决长距离和中短距离到发交通的机动车过江需求。同时,作为连接赣江两岸周边区域的通道,朝阳大桥也可以解决非机动车及行人过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