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辖一市两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三区”(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磨憨边境贸易区、景洪市工业园区),含31个乡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96.3公里,常住总人口118万,世居着傣、汉、哈尼等十三个民族,有6条出境公路与周边国家相连,州内有4个国家级口岸和1个省级口岸,是一个集边疆、山区、民族为一体的自治州。
今年,国家六部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畅通县市创建活动的意见》,从2011年起,继续在全国建制县、县级市组织开展为期5年的创建平安畅通县市活动,云南省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云南省开展平安畅通县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就全省开展平安畅通县市创建活动进行动员部署,笔者对西双版纳州“十一五”期间平安畅通县市创建活动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就如何抓好十二五”期间全州继续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工作提出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 西双版纳州“十一五”期间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以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工作机制,深化“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落实,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和“邱北经验”的推广,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涌现了“打洛经验”、“关累民兵排”等一些农村地区有效的道路安全管理举措,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及邱北经验的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为契机,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解决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出行为着力点,全面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后制定了《西双版纳州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实施意见》(西政发【2007】122号)、《西双版纳州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西办字[2006]56号)、《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定(试行)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按“政府领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要求,不断强化全州交通安全管理,各县(市)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县乡道路交通管理机制、客运安全管理协作机制、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动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全面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二是道路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州按照“前期改善、中期适应、远期超前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一横三纵六连接十条农村公路主干线”的发展规划,以经济干线改造为重点,以全州县乡公路油路改造为契机,先后投入92.1亿元用于对道路的新建、扩建及改建,实现“州到县到口岸公路高等级化、县到镇乡公路油路化、乡到村公路畅通化”的即定目标,先后建成了磨思高速公路版纳段,填补了我州无高速公路的空白,小勐养至磨憨二级公路、景洪至大勐龙二级公路、佛双桥至打洛二级公路、勐海至惠民二级公路等几个大项目先后建成通车,州到县到口岸公路已全部高等级化,全州32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油路率达100%,220个行政村公路全部达到晴雨通车,自然村通公路率达99.6%,目前全州公路交通形成内联昆明,外接邻国老挝、缅甸,直通泰国的交通网络,使制约全州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有效缓解。截止至2011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88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7公里,一级公路9.1公里,二级公路461公里,三级公路8公里,四级公路4292公里,等外路3986公里。
三是农村客运网络得到完善。按“路、站、运、管、安”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及《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云南省农村(乡镇)客运站建设规范(试行)》要求,落实农村客运站点设置,完善农村客运站和招呼站配套设施,加快全州农村客运站的建设步伐,同时多形式加大对人口稠密乡镇运力的投入,补充和完善周边群众短途出行网络,较好地解决了人口稠密乡镇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州已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49条,覆盖31个乡(镇),161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客运站(点)18个,投入农村客运车辆834辆,其中,景洪市勐养镇、勐龙镇,勐腊县勐捧镇先后投入轿车补充和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有效解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出行需求,勐海县将县城周边村寨纳入城区公交范围,满足周边群众出行,截止2011年,全州乡(镇)客运通达率100%,行政村客运通达率85%。
四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交警部门先后新建了关累交警中队和勐满交警中队,减少漏管失控面,加大县级车管所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机动车和驾驶人的办牌办证率,各乡镇派出所不同程度参与辖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各乡镇加大对“四只队伍”的建设,一些乡镇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相关部门加大协作配合力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得到建设和完善。目前,全州共有乡镇交警中队14个,专职协管员157人,兼职协管员775人,义务协管员890人,交通安全志愿者1290人。
五是农民安全出行意识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公安、宣传等部门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作为全民“五五”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结合边疆民族特点,以提高农村地区群众安全出行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双语新闻的优势,加大利用民族语言的宣传报道力度,多角度开展对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交通、平安交通,联合佛教协会一起对全州576所佛寺、30万佛教信徒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并以此为平台积极强化对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意识。
六是城市畅通工程得到深化。“十一五”期间,景洪市完成对《景洪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景洪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评审,投入资金加强对城区道路的扩宽、改造、修补和维护,优化、改造、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对城市复杂路口、路段进行了渠化改造,完善标志、标牌、标线,加大科技设备投入,设置信号灯导流,在较拥堵的复杂路段高峰期采取物理中间隔离方式加强疏导,先后设置了98个公共车出租车临时停靠站牌,在考察学习广西“南宁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城区交通流量密集的东、西、南、北四条主街及其延长线设置了四条摩托车专用道,规范摩托车行驶,减少与其他机动车的交通冲突,提高通行效率,利用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加大对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开展对出租车随意掉头,乱停乱放及残疾人专辆用车非法运营专项整治,提高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减少因事故引发路面拥堵,在道路宽阔、交通流量小的路段施划临时停车泊位,规范社会临时停车场使用,全面加强对静态交通的管理,积极为市民打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景洪市城市畅通工程从从创建初的D类城市三等管理水平达到目前的二等管理水平,并被评为“云南省城市畅通工程优胜城市”。
二、“十一五”期间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州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全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先进地方的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县(市)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对开展 “平安畅通县(市)”创建活动的认识上仍有差距,在政府主导方面,职能部门协作方面存在不足,配合协作力度不够,存在标准不高,主动性不足,解决问题力度不够,对策措施滞后,目前除景洪市制定了《景洪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景洪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外,勐海县、勐腊县均未制定相应规划,各级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发挥得还不理想,一些基础性工作甚至有弱化趋势,公安单打独斗的现象仍很突出。
二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深度和广度不足。我州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经济相对落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交通安全出行意识、法制意识淡薄,造成驾驶无牌车、无证驾车、酒后驾车、机动车辆超速、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机动车不按标志标线规定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不遵守信号灯、不按标志标线通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广大农村地区车辆的审验率低,交通安全隐患较大。
三是道路基础建设落后于交通出行需求。“十一五”期间,尽管全州道路得到快速发展,但道路规划建设与日益增大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成为交通拥堵的内在隐患,这一点在交通流量密集的城镇已不同程度体现,大部分县乡道路路网等级低,存在急弯、陡坡、窄桥等道路隐患,许多属于无交通标志、无交通标线、无安全设施的“光板路”,近年来对全州公路危险路段排查中,县乡道路所占的比例大,由于资金无法落实而难以治理难,同时农村道路缺乏应有的保养维护,抗灾能力弱,塌方、水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四是无牌证摩托车数量庞大,交通安全隐患突出。截止2011年,全州机动车保有量达359563辆,其中摩托车类273233辆,占机动车总数的76%,摩托车灵活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与我州气候特点、经济收入、道路条件、出行需求相适应,摩托车已成为农村农民必备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部分摩托车因存在赊销行为而长期未办理落户手续,一些在我州从事香蕉种植、胶林管理等外来民工也大量使用摩托,摩托车安全性能差的特点也暴露无疑,涉及摩托车交通事故总量居高不下,2007至2010年,全州共发生涉及摩托车的道路交通事故467起,死亡203人,受伤630人,分别占事故总数的75%,死亡总数的66%,受伤人数的75%,且赔付能力差,事故处理难度大;同时我州摩托车被盗现象十分严重,2010年,笔者曾参与州公安局组织的摩托车管理调研,摩托车被盗抢案件占全州“两抢一盗”立案总数的70%左右,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的严重隐患,已成为公安机关管控的重点和难点。
五是农村客运安全不容乐观。“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下,客运企业加大对农村运力的投入力度,但大部分投入农村客运班线的车辆主要以挂靠经营为主,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到位,“以包代管”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投入营运的车辆主要以价格相对便宜的中型客车、微型车为主,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利益驱使存在超速、超员等安全隐患,同时农村地区运力需求受季节性、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客源量不稳定,多拉快跑、相互抢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压力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点多、线长、面广,尽管目前农村交通安全已纳入乡镇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但缺乏必要检查考核保障,农村派出所全面参与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力度不足,一些边远村寨交通管理基本处于漏管失控状态,仅靠交警组织一些临时性的专项整治进行治理,效果不明显,同时随着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有限的警力根本无法覆盖。
三、如何抓好“十二五”期间的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工作的思考
“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州推进和服务“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和道路交通安全的系统性矛盾将更加突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将始终处于高风险状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风险及挑战,如何通过平安畅通县市创建活动,有效构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体系,需要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做到既立足现实情况,又要着眼长效管理,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一)确实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是指导全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从源头性、基础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举措、新制度,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为契机,从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加大安全保障投入、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完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制度和措施、严格执法管理、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等7个方面着手,细化工作措施,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内容,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责任。
(二)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网络的建设。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各县市要紧紧围绕“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平安畅通县市创建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平安畅通县市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2011版)》要求,查缺朴漏,强化部门协作机制,群策群力,完善提高,将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勐海、勐腊两县要加紧对《道路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两个规划的制定,做到科学预防,主动预防。结合丘北经验的推广和新农村建设,将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纳入到社会综合治理考核目标管理内容,健全完善农村交通管理包保责任制,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落实到各部门,加强对农村交通安全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台帐,督促新增车辆的办牌落户,杜绝或减少无牌证车辆上路行驶的几率。
(三)以摩托车管控为重点,狠抓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范。“十二五”期间,摩托车仍成为我州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涉及摩托车的道路交通事故仍高位运行,交警、治安、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加大协作力度,结合刑法修正案的实施,有针对性开展对摩托车“酒后”驾驶、驾驶无牌车、“飙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抓典型促规范,同时将管理窗口阵地前移加强对摩托车源头的管理力度,健全和完善以摩托车为重点的“一车一档”、“一人一档”等基础性、源头性工作。
(四)扎实推进农村道路“安保工程”实施。一是严格落实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新建和改建道路时,组织相关部门同时参与新建、改建道路的设计、施工、验收,开展交通安全评价,完善对连续下坡、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交通警示标志和路面标线的设置,一些危险路段建设防护栏和防撞墙等安全设施;二是加强公路“安保工程”的实施。完善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等隐患设立管理台账,实行挂牌督办,加大整治力度,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逐步完善安全设施;三是加强对农村道路的维护保养力度。对每条农村道路养护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道路“有人修,无人养”状况,以示范路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管养水平。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班线。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客运发展扶持政策,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二是结合教育部门开展的撤点并校举措,加强运力调研,在目前全州无法普及校车的情况下,可借助公交车的管理模式,对一些重点乡镇通过开通周末车、学生车等形式,满足学生出行需求;三是对坝区、人口稠密的乡镇参照勐海公交一体化模式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对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的的村寨,符合条件的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通。
(六)结合边疆民族特点大力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一是建立完善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当前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创新宣传形式、突出民族特色,加大宣传力度,一手抓正面宣传,积极引导群众,一手抓强制教育,强化警示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宣传、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二是突出民族文化宣传。在继续开展好“进寺庙”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 “三跺脚”、“布朗弹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自愉自乐中倡导文明交通,平安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