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交通违章查询网欢迎您!7x24小时更新最新数据。直达海口官方网查询,本站是目前最好用的海口违章查询平台!
您的位置: 违章查询首页 > 海南违章查询 > 海口违章查询 > 正文
海口交通违章查询

海南省交通厅发布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第二次公告

发布时间:2013-10-15 15:54:36

  日前,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指出,“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我省公路建设方面的首要任务,主要目标为:高速公路新建、改造里程合计1088.7km;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田”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乡镇通班车率100%。

  目标一新建和改造高速公路1088.7公里

  《公告》指出“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我省公路建设方面的首要任务,主要抓手还是项目建设,建设的重点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公路运输站场和支持保障体系。据悉,“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实现:高速公路新建、改造里程合计1088.7km,局部改造国道559.3km,新改建国道331km;改造省道608.26km,续建文昌发射场配套道路97.43km,新增省道155.4km;新、改建工业园区出口路和重要集疏运公路59.9km,新、改建疏港公路39km。“十二五”期间,旅游公路合计建设里程约674.05km,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是改造约1100km的县道,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消灭县道砂土路,全面改善县道通行条件。

  目标二“田”字形高速路主骨架全面开工

  《公告》明确了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以实现东部和西部城市、中部与南北部城市便捷连通和“县县通高速”为目标:“田”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00km;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完成省道网调整工作,国家重点项目、重要港口、经济开发区和园区、各市县之间通过二级及以上公路便捷连通;国省干线公路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5%以上,消灭省道砂石路面,沥青(水泥)路面铺装率达到100%;基本消除干线公路危桥,国省干线公路上一、二类桥梁比例占95%以上,路网安全性明显提高;AA级以上景区连通等级公路,主要旅游公路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符合国际服务标准;特色突出的环岛滨海景观公路基本成形;国防公路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公路以提高城乡均等化服务水平为重点,消灭县道砂土路,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性和抗灾能力,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预防性养护得到普遍推广;农村公路养护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并保持稳定和巩固。

  目标三乡镇100%通班车村92%通班车

  《公告》要求,“十二五”期间,海口、三亚至少各建成一个综合客运枢纽、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物流园区或货运枢纽。各市县至少拥有一个二级客运站,基本建立起以海口、三亚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县市级区域枢纽为骨干,乡镇级站场为补充,农村简易站为纵深的公路客货运输站场网络;城乡运输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实现乡镇通班车率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应急运输机构和通信联络制度更加健全,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能力充分、保障有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国家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的旅客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技术水平有效提高,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公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更加高效可靠的交通运输信息化保障体系;节能环保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相关理论、技术和产品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告

  来源:海南省交通运输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要求,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委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对《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初稿已编制完成,现将报告书简本公示如下:

  一、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规划编制建设单位名称: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大道59号省政府办公楼5楼 ,邮编:570204

  电话:0898-65220315

  联系人:陈小旭

  二、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张晓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院1号楼1003室,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278835

  传真:010-5827896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三、报告书主要内容与结论建议

  1规划概况

  1.1. 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9]44号文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围绕构建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目标,以加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突出“全面提升、城乡一体、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保障先行”的理念和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推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1.2. 规划具体目标

  本规划具体目标为:

  ——以实现东部和西部城市、中部与南北部城市便捷连通,“县县通高速”为目标,“田”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00km。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完成省道网调整工作,国家重点项目、重要港口、经济开发区和园区、各市县之间通过二级及以上公路便捷连通。国省干线公路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5%以上,消灭省道砂石路面,沥青(水泥)路面铺装率达到100%。

  ——基本消除干线公路危桥,国省干线公路上一、二类桥梁比例占95%以上,路网安全性明显提高。

  ——AA级以上景区通等级公路,主要旅游公路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符合国际服务标准;特色突出的环岛滨海景观公路基本成形。

  ——国防公路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农村公路以提高城乡均等化服务水平为重点,消灭县道砂土路,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性和抗灾能力,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预防性养护得到普遍推广。农村公路养护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并保持稳定和巩固。

  ——海口、三亚至少各建成一个综合客运枢纽、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物流园区或货运枢纽。各市县至少拥有一个二级客运站,基本建立起以海口、三亚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县市级区域枢纽为骨干,乡镇级站场为补充,农村简易站为纵深的公路客货运输站场网络。

  ——城乡运输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实现乡镇通班车率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

  ——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应急运输机构和通信联络制度更加健全,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能力充分、保障有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国家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的旅客运输。

  ——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技术水平有效提高,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公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更加高效可靠的交通运输信息化保障体系;节能环保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相关理论、技术和产品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1.3. 规划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首要任务,主要抓手还是项目建设。“十二五”期建设的重点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公路运输站场和支持保障体系。

  “十二五”期高速公路新建、改造里程合计1088.7km(含39.06km一级公路和3300m桥梁)。

  局部改造国道559.3km,新改建国道331km,改造省道608.26km,续建文昌发射场配套道路97.43km,新增省道155.4km,新、改建工业园区出口路和重要集疏运公路59.9km,新改建疏港公路39km。

  “十二五”期旅游公路合计建设里程约674.05km。

  “十二五”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是改造约1100km的县道,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消灭县道砂土路,全面改善县道通行条件。

  2环境现状

  2.1. 自然环境

  海南省地处热带,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是我国最具有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省所属的海南岛为大陆岛,南海诸岛属海洋岛。海南岛是一个穹形山体的海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中部偏南地区高山起伏,最高山脉五指山。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的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环岛多为滨海平原。

  海南岛基岩由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和火山岩四大类组成。松散土体主要由更新统和全新统的松散土层组成,岩性为粗砂、中砂、粉细砂、粉质粘土、粉砂土、砂砾石等,分布于岛四周沿海滨海平原和河流中下游阶地及三角洲地区。

  海南岛区域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有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构造。火山活动主要表现为新生代以来,琼北地区发生频繁的火山喷发。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种类,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较大。

  海南岛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分布有砖红壤、山地赤红壤和山地黄壤等湿润亚热带典型地带性土壤类型,以及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褐色砖红壤和燥红土;还有一些地带性不明显的土壤类型,例如水稻土、潮砂土、滨海盐土和滨海砂土等,分布在不同的地貌部位上。

  海南岛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各大河流均具有流量丰富、夏涨冬枯等水文特征,年均降雨量约为557亿m3。全省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集水面积超过100km2的有39条,集水面积500 km2以上的河流有1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 km2,3条河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全省河川径流量为388亿m3,约为全国总径流量的1.1%。人均占有的河川径流量为4940 m3。

  海南省地下水十分丰富,水质保持良好状态。热矿水、矿泉水资源也十分丰富。

  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省份,拥有海域管辖权的海域面积约200万km2,海岸线总长约为1811km,环岛海岸线长达1528km。

  2.2. 资源概况

  海南省土地总面积为353.54万hm2,其中,农用地面积为282.6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9.95%;建设用地面积为29.2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27%;未利用地面积为41.6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78%。

  海南岛共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其中630多种为海南特有。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67种,其中两栖类37种(其中11种为海南特有,8种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其中21种为海南特有)。有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属省级保护动物。

  海南省共发现矿产88种,已探明列入资源储量统计的矿产有55种,矿产地(床)396处。

  2.3. 社会经济概况

  2011年末,海南省总人口907.82万人。其中,男性474.22万人,女性433.6万人;农业人口561.61万人,非农业人口346.13万人;汉族745.86万人,黎族147.15万人,苗族7.68万人,壮族3.87万人,回族1.24万人,其他少数民族2.03万人。

  全省已基本建成以环岛高速公路为主动脉的“三纵四横”公路网络。截至2011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22916km,其中等级公路22104km,等外公路812km。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660km,一级公路267km,二级公路1358km,三级公路1372km,四级公路18447km。全省现有海口(主要港口)、三亚、洋浦、八所等重要港口和清澜等地方性中小港口,遍布全岛沿海岸线。目前岛内有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的凤凰机场,已开辟了广州、北京、上海、沈阳等几十条国内航线和香港、新加坡、曼谷等不定期国际航班。

  2.4. 生态环境现状

  (1) 海南岛又有着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按《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划分,可分为植被型组6个: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草原、沼泽和水生植物、人工植被;植被型10个:热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稀树草原、沼泽、人工植被。

  (2) 根据海南岛植被及其环境特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将海南岛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13类,即热带季雨林、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树林、热带针叶林、山顶矮林、灌丛、稀树草原、热作园及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和农田

  (3) 海南岛周边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较为多样性,且绝大多数的种类属于热带、亚热带的沿岸性种类。共有种类有200种。

  (4) 海南岛上已发现陆栖脊椎动物561种,其中两栖类37种,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兽类82种,岛上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90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8种,二类保护动物82种。在两栖类37种动物中,有11种仅见于海南岛,其中8种列为国家的特产动物,在哺乳类的82种动物中,21种为海南所特有。已记载的各类海洋生物超过3000种,隶属于海绵、腔肠、软体、甲壳、棘皮、鱼、爬行、鸟、兽等类动物和藻类,其中鱼类超过1000种,有经济价值的有200多种。海南目前已有昆虫5800多种,约占我国已知昆虫种类的1/10。

  (5) 海南省水土流失面积为4377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的1.29%。其中中度侵蚀面积3357 hm2、强度侵蚀724 hm2、极强度侵蚀678 hm2。海南省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2.5. 环境功能区划

  (1) 海南省有4大生态区,即海南海岸带生态区(Ⅰ);海南环岛台地、平原生态区(Ⅱ);海南中部山地生态区(Ⅲ);南海海域和南海诸岛岛屿生态区(IV)。第Ⅰ、Ⅱ、Ⅲ三个生态区细划为10个生态亚区和38个生态功能区。

  (2)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共对全省77条主要河流,17个水库进行划分,划出138个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河流长度为3756.3km,占全省河流长度的80%左右,水库库容为58.8×108 m3,占全省湖库库容的81%。

  (3) 目前海南省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均执行一级标准。

  (4) 海南省只有部分重要城市中心地区进行了声环境功能区划,其余大部分地区尚未划定声环境功能区。

  2.6. 重要环境敏感区

  (1) 海南省目前共有自然保护区50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24处,市县级17处,,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保护森林、湿地、海洋、野生动植物、海岸带、自然景观等的海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2) 海南省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总面积近1550 km2。

  (3) 海南省现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省级地质公园2处,总面积163km2。

  (4) 海南岛红树植物属东方类群,有20个科、25个属、38种,其中真红树12科、15属、27种,半红树9科、10属、11种,海南岛的红树林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红树植物种类,海南岛仅无厦门老鼠簕。

  (5) 海南岛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河口为红树林的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成为我国红树林资源保护的重要地区。海南省的红树林林地面积为13539.7hm2,红树林有林面积为3930.3hm2,

  (6) 目前,海南省已划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08处。

  (7) 海南省已经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49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17点,还有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了国家级保护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历史文化名城1处、历史文化名镇4处。另外,海南省文物部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海南省普查工作,已完成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基本摸清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的基本状况,其中新发现峨蔓盐田等2412处文物点。

  (8) 海南现已建成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23个,其中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22个为省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建设,提高了海南旅游景点的质量和品位,提高了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使海南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

  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 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耕地内公路最长,路段长度为654.15km,占总里程的39.24%;其次为灌丛、热带季雨林和热作园及经济林,路段长度分别为340.61km、237.43km和234.32km,分别占规划总里程的20.43%、14.24%和14.06%;数量最少的为红树林、用材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路段长度分别为7.03km、6.75km、3.7km和0.2km,分别占规划总里程的0.42%、0.40%、0.22%和0.01%。

  (2) 耕地、防护林、热作园及经济林、用材林等人工林生态系统内的路段长度为935.73km,占规划总里程的56.13%;草原、灌丛等天然生态系统内的公路长729.56km,占规划总里程的43.76%。

  (3) 在自然植被中,公路涉及到露兜-茅根群落等10种灌丛,蝴蝶树、青皮、油楠群落等4种热带季雨林,白茅、扭黄茅、蜈蚣草群落等4种类型草原,海滩红树林和海岸半红树林2种红树林群落,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及山地常绿阔叶林均涉及到1种群落,分别为陆均松、稠木、子京群落,鸡毛松、绿楠、海南杨桐群落和陆均松、蕈树、海南杨桐群落,共计23种植被群落。

  (4) 中线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乐东至三亚段、万宁-儋州-洋浦高速公路等13条公路穿越个别自然保护区;中线高速公路琼中-五指山段、白沙至什运高速公路等11条公路与保护区之间距离在5km之内。

  (5) 微度侵蚀的路段长度为1624.56km,占规划总里程的97.4%,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内路段长度分别为32.1km和10.5km,仅占规划总里程的1.9%和0.7%,规划路段水土流失现状以微度侵蚀为主,本规划实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轻微;本规划中路段位于水力侵蚀类型内的路段长度达1633.76km,占规划总里程的98%,位于风力侵蚀类型内的路段长度达33.4km,仅占规划总里程的2%。

  (6) 本规划中有4条路段,共计97km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5.8%;有27条路段,共计942.16km位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56.5%;有18条路段,共计372.1km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15.3%;6条公路255.9km路段位于非易发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15.3%。本规划中有9条路段,共计241.5km位于地质灾重点防治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14.5%;有24条路段,共计817.6km位于地质灾害此重点防治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49%;有22条路段,共计608.06km位于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内,占规划总长度的36.5%。

  3.2. 水环境影响分析

  (1) 公路规划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是公路路面径流和服务设施等产生的生活污水。

  (2) 中线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乐东至三亚段、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国道横线31(S311)、万泉河沿线旅游公路4条公路穿越九所镇石门水库、王楼河、深田水库、合水水库、峨沟河、山竹沟水库、琼海市中原镇万泉河水源地7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中涉及到深田水库的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因其跨越的的二级保护区范围呈狭长状分布,无法避让,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工程方案进行防护,但必须经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建设,其余路段要调出水源保护区。

  (3) 中线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乐东至三亚段、中线高速公路琼中-五指山段、文昌-琼海高速公路28条公路涉及到昌化江、北门江、北水溪37条河流。

  (4) 公路建设不属于水污染严重的项目,其主要污染源来自于施工期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运营期服务设施生活污水及路面径流。只要在建设和运营中采取加强管理,并采取相应径流收集处理设施,公路规划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3.3.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 本规划中56条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共有敏感点137处。

  (2) 规划实施期,公路建设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的作业环节主要有灰土拌和,混凝土搅拌,材料运输和装卸,土石方的挖、运、倒,车辆辗压土路带起的扬尘,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尾气等,其中以扬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3) 营运期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

  3.4. 声环境影响分析

  (1) 本规划中56条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共有敏感点137处。

  (2) 规划实施期(施工期)可能对规划公路附近声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机、震捣器,打桩机以及挖掘机等。

  (3) 规划实施后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环节为车辆鸣笛与交通噪声。

  3.5.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 本次规划公路充分覆盖衔接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及的17 个重点旅游景区和22 个特色旅游小镇中,并注重了景区与景区间,景区与游客集散枢纽间的衔接与串联,形成游客自选的多条旅游线路,有效的催进了海南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2) 本规划中各条公路范围内都有矿产资源分布,公路建成后对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了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同时也为公路安全运营,公路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开展矿产资源压覆评估报告。

  3.6. 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1) 本规划中的环境分析重点为交通事故引起的油箱泄露带来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但仍需考虑到极少数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车辆途经此路产生的危险品泄漏事故。

  (2)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报告 、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和应急结束 。

  4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 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海南省有6条普通省道(G223、G224、G225、G360、G361、G540)、4条高速公路(G98、G9811、G9812、G9813)进入国家公路网规划。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对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项目的具体落实,所以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对海南省的目标一致,两者完全相符合。

  (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6个功能组团,其中5个位于海南岛本岛。该规划中的5个组团内部均有19~34条公路,公路规划在空间布局上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内五大组团相呼应,能满足5各组团内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需求。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实施需要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水平和支撑能力。

  对比《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基础设计中岛内交通网络、旅游交通设施与《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建设内容,两者目标完全一致。

  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包含30条旅游公路,本规划的实施可以连通《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特色小镇和重要景区,为“纲要”中提出的“城市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点”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对发展旅游交通服务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满足了《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确定的六大组团对交通设施的需求,同时也与《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提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完全一致,可以连通《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特色小镇和重要景区,所以两者完全相符。

  (3) 《海南省热带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个极核、两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支撑、五条生态廊道”的战略布局,同时划定了8个森林旅游精品片区。

  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海南中线高速公路、万宁至儋州高速公路均可以快速到达五指山这一“极核”,通过环岛高速公路G98及中线高速公路。G223、G224、G225可以实现海口及三亚综合服务中心,海岸-台地-山区森林旅游三个发展圈层更是布满了高速公路、普通国道、省道和旅游公路,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宁远河、陵水河滨河5个森林生态廊道也可以通过各种等级的公路达到,所以,“十二五”期间的公路建设对构建“一个极核、两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支撑、五条生态廊道”的热带森林旅游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8个森林旅游精品片区均可通过高速公路、国省道等外部交通快速达到,同时内部也有也均规划了多条旅游公路,为旅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

  综上,不论是对于构建“一个极核、两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支撑、五条生态廊道”的热带森林旅游战略布局,还是建设8个森林旅游精品片区,“十二五”公路交通规划均提供了积极有效的保障,两者相协调。

  (4) 《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完善省域交通系统、精心建设旅游交通体系及完善乡村地区公路配置标准和乡村公路建设的任务与目标均可以在实施公路交通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得以实现,规划的实施可以满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对交通的需求,两者协调性很好

  (5) 《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新建的3处自然保护区海南省南溪自然保护区、海南省毛感自然保护区和三亚市高峰自然保护区尚未实施。

  海南省南溪自然保护区和三亚市高峰自然保护区距周边规划的公路均较远,公路建设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海南省毛感自然保护区周边一定范围内有海南中线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乐东段及五指山毛道乡至番阳镇公路。由于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是一个布局规划,未确定保护区的边界,因此公路布设时尽量根据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及周边地形避让保护区可能规划的范围。

  (6) 《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确定的“十二五”期间的30条旅游公路均在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得到了落实。与之比较,昌江叉河互通立交至霸王岭旅游公路、乐东抱由至尖峰岭旅游公路及万宁市六连岭革命遗址出口路3条公路的建设性质不完全一致,旅游公路发展规划中确定文昌滨海旅游公路建设里程略比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长些,除此之外,其余26条公路建设里程和建设性质完全一致,总体而言两者协调性很好。

  (7)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是完成的交通基础设施目标。规划纲要中提出高速公路与国省道建设内容与公路交通“十二五”规划中的一致,且公路交通规划的建设里程要高于规划纲要中的目标;两者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完全一致;公路交通“十二五”规划中拟建30条旅游公路和6条出口道路,可以实现规划纲要中“完善旅游运输网络”和“加强与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的衔接”的建设任务,所以两者协调性好。

  (8) 《海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公路建设及其营运过程中,会增加氮氧化物,对污染防治目标有一定的负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机动车的管理;在环境质量方面,公路建设不会影响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近岸海域水质,对河流水质影响很小,因此不会影响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

  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不会影响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工程,因此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相互协调。

  (9)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了公路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并对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三亚至五指山、万宁至儋州洋浦高等级公路、国省道改造工程、经济开发区连接线、疏港公路、旅游公路与农村公路等对旅游设施及旅游公路用地做出了规划,2006-2020年全省交通运输用地增加1.10万hm2。可见两者基本协调。

  5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5.1. 规划调整建议

  (1) 本规划中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与黎母山旅游公路2条公路进行自然保护区内部调整;中线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乐东至三亚段、万宁-儋州-洋浦高速公路、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滨海旅游公路、文铜线、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滨海旅游公路、水口庙至南湾猴岛滨海旅游公路、琼中中平至琼海会山乡(S336)、东方至棋子湾滨海旅游公路与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枫果山旅游公路8条公路进行外部调整;白沙细水乡至琼中黎母山镇旅游公路、万宁尖岭旅游公路与六连岭革命遗址红色文化旅游公路3条公路建设缓建或局部路段缓建。

  (2) 博鳌核心区沙美内海滨海旅游公路涉及到红树林生态系统,建议利用既有道路进行改建。

  (3) 中线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乐东至三亚段、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国道横线31(S311)、万泉河沿线旅游公路4条路段调出饮用水源保护区。

  5.2. 其他规划有关建议

  建议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尽快制定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方案,减少公路建设的制约因素。

  5.3. 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规划经过调整后,不存在法律制约因素,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强支撑能力,污染排放可以控制在达标水平范围内,与相关规划协调,本规划合理。

  6 评价总结论

  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9]44号文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围绕构建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目标,以加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突出“全面提升、城乡一体、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保障先行”的理念和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推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但本规划中因自然保护区问题有2条公路进行自然保护区内部调整、8条公路进行外部调整、3条公路建设缓建或局部路段缓建,因饮用水源保护区问题有4条路段需要调整。在下阶段设计中,尽量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海防林、红树林、学校村庄等环境敏感点(区),严格控制旅游公路与高潮线的距离。

  经过优化调整及下阶段设计中充分避让环境敏感点(区)并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规划不存在法律制约因素,规划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强支撑能力,污染排放可以控制在达标水平范围内,与相关规划协调,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合理。

  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涉及包括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在内的环境敏感区的部分路段对环境影响较大,但是只要对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避让相应环境敏感区,同时有意识的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具体项目实施时做好环保工作,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从生态和环境保护角度,在采取本报告书提出的相应规划调整措施和环境减缓措施后,海南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可行。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主要调查事项包括:公众对环境现状的满意程度;公众对项目建设的了解情况;公众对本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公众对本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和要求等。

  五、公示说明

  1、公众对本规划有环境保护建议,可自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规划编制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

  2、若需进一步了解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容,可向规划编制单位或环评单位索要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更多文章
海口交警提醒,目前有部分路段正在施工:金宇东路、龙昆北非机动车道、海甸二东路、广场路、海秀中路、海秀西路、海盛路全路段、海榆中线(224国道)与南海大道交叉口至白水塘路口、海府一横警卫局路段、中山路全封闭,以上路段正在施工 ,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请过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按交通指示牌或现场执勤民警指挥行驶,也可以提前绕行,请过往车辆小心慢行。 ...
“坚守自己的岗位,道路通畅、市民顺利出行,我就感到快乐,我劳动,我光荣。”这些话是海口交警支队琼山交警大队五中队副队长刘春对“五一”劳动节的诠释。 5月1日是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外出旅游的人开始陆续返程,准备开始新的工作,但天公不作美,一大早,海口下起了大雨,但在市区主要的道路路口,依然可以看到披着雨衣的交警认真执勤。在交警的指挥下,路口交通井然有序。 ...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
省市违章查询快速跳转

国内200多省市级城市,按具体省份和具体
城市分类,先选省份再选城市,然后点击
”查询”按钮,便可立即浏览该城市。

汽车团购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