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两基”?
答: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2.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
答:包括初等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在现阶段实行的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九年义务教育。
3.什么是“普九”对象?
答:指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的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推迟到7周岁。西双版纳州年满7周岁的儿童应当送其入学。
4.什么是扫除青壮年文盲?
答:青壮年文盲是指15—50周岁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员,或五年制小学三年级、六年制小学四年级以下学历的半文盲,这部分人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进行扫盲。
5.个人脱盲标准?
答:个人脱盲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000个汉字,能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记简单的帐目,能书写简单的应用文。少数民族识少数民族文字视为脱盲。五年制小学读满三年级或六年制小学读满四年级视为脱盲。
6.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答:15-50周岁农业人口非文盲率为95%以上,非农业人口98%以上;15-24周岁人口非文盲率为100%。组织脱盲人员继续学习提高,防止出现复盲现象,最近3年以来的脱盲人员复盲率低于4%;符合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广泛开展成人文化、科技及实用技术等培训;所辖的农村行政村、城镇的居民委员会及同级的企业、事业单位均应达到上述标准。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
答: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共有18条。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新法共有十章84条。从2006年9月1日开始施行。
8.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是如何划分的?
答:九年制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目前我国普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为小学6年、初中3年。
9.为什么要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不能中途辍学?
答: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依法保护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应该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具有强制性,所以,不能中途辍学。
10.什么是“控辍保学”?
答:控制学生辍学,加大治理辍学工作力度,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普九”质量和水平。
11.我国义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的特征。
12.乡镇(街道)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户口登记和核查?
答:乡镇(街道)应认真组织村及社区干部开展入户登记并定期核查,准确地掌握公民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为“两基”多项指标提供依据,准确掌握0—18周岁年龄段人口接受教育的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两基”工作,提高各类人口的文化素质,所以要进行文化户口登记和核查。
13.中小学危房的等级如何划分?
答:根据建设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小学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按下列等级划分:
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无腐朽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14.为什么一定要拆除D级危房?
答:因为D级危房承重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险,所以一定要拆除。
15.什么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答: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国家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3种模式,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送到农村中小学。
16.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17.什么是“两免一补”?
答:“两免一补”是指对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由国家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寄宿制贫困生补助生活费。
18.学校应如何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一补”)?
答:一是落实国家标准。小学每人每年500元,初中每人每年750元。二是补助的发放要及时、公平、公正,不许挤占、挪用、截留。三是享受“一补”的学生名单要及时进行公示,不许弄虚作假。
19.什么是“两个提高”?
答:“两个提高”是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提高;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
20.什么是“三保”机制?
答:就是保工资(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保运转(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保安全(保障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的必要投入)。
21.什么是“三个增长”?
答:“三个增长”指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