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16日讯 冰城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追逃队的6名交警,虽不会七十二变,却有一双“鹰眼”和诸多“法宝”。勘察现场、分析视频、从海量的信息数据研判中寻找嫌疑人的逃跑方向……从2013年2月成立至今,他们专攻重大疑难、影响恶劣、久未侦破及陈年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一年破案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平均半月破一起。
与其他交警不同,他们虽然戴的是白帽子,却有着“刑警式的思维”;他们虽然出入事故现场,却更善于千里追逃。2013年哈市公安局开展“促发展、保民生”破案会战,他们还在追查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的时候,“顺手”抓了18名涉嫌盗窃、伤害、贩毒的网逃。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记者走进了这群“特殊交警”,试图通过他们的讲述,还原一个个交通肇事逃逸大案告破背后的故事。
10秒货车逆行视频
“逆推”其他车辆肇事逃逸
灰镜头:2012年10月15日9时54分,道里区阳明滩大道三环路立交桥下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行人刘某被一辆机动车撞伤,肇事车辆逃逸,刘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接警后,事故交警迅速赶往现场调查,可是四个月过去了,肇事嫌疑人是谁?肇事车辆去了哪?一直悬而未解……
会不会和这辆逆行的重型自卸货车有关?
哈尔滨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追逃队(以下简称追逃队)负责人纪晓林坐在电脑旁,盯着屏幕上一段被“暂时定格”的视频录像,不知该如何梳理出新的破案线索。说起追逃队成立后接手的第一个疑难案件,他记忆犹新。
这段视频长达半小时,但逆行货车的画面一闪而过只有10秒,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肇事的就是它。更重要的是,视频很模糊,只能大致看清逆行货车的颜色。车号、车辆用途都显示不出来,无法为破案提供明确的侦查方向。而这,还是事故交警采集回来的唯一视频,因为事故发生地较偏僻,道路监控系统尚不完善,附近只有一家单位门前装有监控。货车逆行的视频,就来自这家单位。
“别看我们追逃队的6个人都是事故交警出身,而且是交警支队党委班子在各大队精心抽调的,但是以前我们多是负责交通事故现场处理,追逃只是工作内容之一。而现在‘兼职’变‘全职’,精力有限的理由不成立了。刚做这项工作时,我们还有些‘经验不足’。”纪晓林说,那时多亏一篇新闻报道和同事齐来福的一句话给了他启发。
那篇报道中提到“刑侦思维”四个字,说的是合肥也成立了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追逃队,合肥同行们觉得从事故交警转变成专职的追逃交警,最大的办案心得就是思维方式和侦破手段的改变。“我隐约觉得,这就是我们打破僵局的钥匙。但是,“刑侦思维”是什么,我说不好。”纪晓林回忆,当时他随口问齐来福,小齐也说不好,但他说和当刑警的同学聊天,就觉得人家办案挺敢想的,假设各种情况,看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都能往一起联系,结果往往突破口就在那里。那时,纪晓林意识到应该放宽思路破案了。
后来,纪晓林决定打破常规,从逆行货车驶入事发路段前的路面监控视频入手。这种逆向推理案情的方法,劳动量很大,于是他又想到,可以以逆行货车视频为依据估算其车速,然后实地测算附近路面监控点到事发现场的距离,通过计算推理出其经过各监控点的大致时间,再有针对性地看视频。果真,这个方法奏效了。
很快,纪晓林和追逃队的同事们就在一处路面监控视频上找到了那辆逆行大货车,和它同行的还有两辆重型自卸货车,它们经常一起在附近工地上拉运建筑材料。以此为切入口,他们调查发现,当天由陈某驾驶的其中一辆重型自卸货车,和视频上的那辆逆行货车一起到过肇事现场,因为从另一入口驶入,没被监控视频拍到。而且,陈某还曾在酒后向人透露:“他好像轧了一个人。”随后,陈某落网,并对肇事逃逸事实供认不讳。
50小时监控画面和细微物证
揭穿肇事逃逸报假警者谎言
灰镜头:2013年11月4日17时25分,道里区江南中环路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个骑着人力三轮车的中年男子被机动车当场撞死,机动车驾驶员逃逸。有人称,撞人逃逸的好像是一辆无牌照越野两轮摩托车。接到报警后,辖区事故交警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勘察,追逃队一同介入调查。追逃交警们调取了事发路段附近约40条、总计50多个小时的视频监控录像,逐一排查,希望从中发现真凶……
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发生几分钟后,事故交警就接到了一个“蹊跷”的报警。一辆越野摩托车驾驶人报警称,也是在该地,一辆蓝色面包车开着远光灯从对向疾驰而过,车灯把他晃得什么都看不见了,结果撞上了路边的石头。
从摩托车司机的话来看,蓝色面包车更像是撞死骑人力三轮车男子的真凶,他的话可信吗?
为了证实摩托车司机所说话的真伪,交警们只能从这50多个小时的监控录像入手,寻找面包车的信息。重任落到了35岁的齐来福和36岁的王光宇身上,别看他们在队里年龄最小,却是最能坐住凳子的,分析视频、海量信息研判都是他们的“拿手活”。
“江南中环路的沿街商户和沿途路口较多,每家商户和每个路口都有监控,我们必须把每个视频都调回来看。”王光宇说,那次在同事的协助下,他们整整看了两天。
当时,在视频中根本没有蓝色面包车的踪影。毫无疑问,越野摩托车驾驶人一定在说谎。于是,追逃队的交警决定再次对人力三轮车进行勘察,果真在三轮车后框架上,发现了一条非常窄的印记,而且正好和那辆报警的摩托车印记相吻合。
如果早发现这个印记,那50多个小时的视频不就不用看了?记者问。王光宇解释,因为印记不具有唯一性,所以必须通过这些监控视频,才能证明摩托车司机在说谎,让他在证据面前无法抵赖。
“别小看这些监控视频,在我们处理交通案件时是最关键的‘抓手’。”纪晓林补充道,过去事故交警每天要处理很多交通事故,还要负责追逃,有时连分析录像的时间都没有,不像他们6个人可以专职追逃。“这也是成立追逃队的主要原因。”
一张残破的身份证复印件
暴露“撞死路人逃逸案”真凶
灰镜头:2013年4月11日19时16分,哈市平房区哈五路与国电路交口处,骑车人何某被一疾驰的机动车撞飞出去60多米,当场死亡,肇事车辆逃离现场。事故交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往事故现场,正勘察时,接到110指令称,有人报警,在距事发现场1.4公里外,一辆军车号牌的桑塔纳轿车发生自燃……
两起事件是否有关联?
追逃队的交警通过现场勘察,很快确定这辆桑塔纳轿车,就是上述交通肇事逃逸案的重大嫌疑车辆。可是,车辆已烧毁,悬挂的军车号牌又被确定是假的,该从哪里入手侦破此案呢?办法只有一个,从事故现场寻找蛛丝马迹和细微证据。
钟林松,50岁,原南岗交警大队事故科交警,追逃队里年龄最大的“老大哥”,特点:心思缜密。所以,每次追逃队进行现场勘察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这起案件也不例外,钟林松很快在桑塔纳轿车的后备箱里找到了一张被烧得只剩一半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一本残破的机动车驾考教材。幸运的是,身份证复印件上的身份证号码没被烧毁,驾考材料上的一串数字也没被烧掉。根据这两个信息,追逃民警很快找到了双城人王某和五常人朱某,他们称,让一个叫曹斌(化名)的亲戚帮忙找人办的驾驶证。警方立即锁定了逃亡七天、藏匿在汤原县的曹斌,将他抓获。“他当时把手机号码都换了,我们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他的位置。”钟林松介绍,经审讯,曹斌交代,他暂居哈市,无驾驶证,当时着急回家吃饭超速行车,再加上车灯故障,这才撞到路人。
半个车牌信息攻破肇事潜逃两年陈案
灰镜头:两年前(2012年5月20日19时许),哈市松北区202国道与侯家窝棚道口,发生一起致人死亡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村民邢某驾驶两轮电动车由东向西行驶时,与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不明机动车相撞,致邢某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事故发生后,辖区事故交警赶往现场调查,确认嫌疑车是一台黑色本田轿车。此后,事故交警虽做了大量调查走访工作,但一直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线索……
交通肇事逃逸案最怕成为陈案,时间越长获得有价值线索的可能性越少,寻找目击者和知情人的难度也更大。接手这样一个案件,无异于给追逃队出了一个大难题。
怎样把死案变活?只有一招,在事发地点周边反复细致走访。“对于各辖区的事故交警来说,肯定没有这样的精力,对于我们这些专职追逃交警来说,有时靠的也是运气。但很多时候还是天网恢恢,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走访,真的有了结果。”纪晓林说,一年里,他和同事马洪涛一有空就去事发现场附近村屯走访,马洪涛是队里的“包打听”,爱唠嗑、闲不住,最适合干调查走访工作。只是,最近这个38岁的小伙子,不得不“闲下来”,因为总是熬夜休息不好,患心脏病的他住院了。
跟随纪晓林的讲述,时间回到2013年10月。他和马洪涛在距离案发地3公里的一个村屯获得了一条重要线索:一位村民在案发后曾经看到一台黑色本田轿车的前牌照斜挂着,像是马上要掉地上了,清楚记得尾数是456。
案件的转机真的在这里吗?虽然对方提供的只是半个车牌信息,但两人不敢怠慢。他们和队里的同事在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的大力配合下,摸排出了全市16台符合条件的车辆,逐一排查。很快,一辆保险杠上有着“特殊车体特征”的黑色本田轿车进入追逃队交警的视线。通过大量的信息研判和对车主周围关系的调查,追逃队交警确定,车主李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2014年2月,李某被抓捕归案。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李某对驾驶黑色本田轿车肇事逃逸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据其供述,发生交通事故前,他车速较快,在80公里/小时,等到发现对方时,要躲避已经来不及了。撞人后非常害怕,所以就直接开车走了。
变换传唤地点讯问
迫使三进三出警队逃逸者认罪
灰镜头:2013年5月8日21时30分许,哈市松北区对青山镇和平街上一个小卖部门前,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件,两轮摩托车驾驶人杜某,骑车时与一辆蓝色小货车相撞,杜某当场死亡,蓝色小货车逃逸。但是,因为天黑,现场目击者都没有看清货车的车号。
蓝色小货车究竟在哪?
事发后,辖区事故交警以此为切入点,对案发地区近百辆蓝色货车逐一进行调查,最终认为其中10台有重大嫌疑,但检验鉴定未能在这10台嫌疑车辆上比对出事故相关痕迹,办案交警只能将嫌疑车辆放行,侦破工作一时停滞不前。
接手此案后,追逃队的交警们重新疏理线索,发现死者驾驶的摩托车车体上,一块玻璃碴上有块极轻微的蓝色擦痕。这块蓝色擦痕能挖出真凶吗?
通过提取物检验,追逃交警发现,这块蓝色擦痕,与10台嫌疑车辆中一台对青山镇居民李某所有的蓝色农用小货车的车漆属于同一批次。由此判定,李某有重大嫌疑。但因车漆不具有唯一性,办案交警又以案发地点为中心,调取了周边所有沿街商家的几十个监控录像,经过彻夜疏理,对案发地所有在监控录像内出现的车辆进行逐一排查,并按照行驶路径采取“排除法”,最终确定李某所有的蓝色农用小货车就是肇事车辆。
肇事车辆确定后,摆在追逃队交警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此前李某已经三进三出辖区交警队,并矢口否认当时出现在肇事现场。
怎样才能让李某交代犯罪事实呢?有着多年预审经验的吴盖提出“攻心术”这个办法。为了给李某造成心理压力,他和同事决定变换传唤地点。“如果还在原来的辖区交警队讯问,他肯定会认为自己还可以侥幸过关,心情放松。可是,如果换了地方,他会想是不是有其他部门介入调查,是不是案件有了什么新发现,人一紧张,就容易露出破绽,心理防线也容易被攻破。”吴盖解释,这就是“攻心术”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把分析案情时细致列出的肇事车辆在案发前后的行驶时间和路径,告诉给嫌疑人,这样进一步加重他的心理压力。第三步就是亲情牌了,李某的儿子即将中考,他肯定不希望这事干扰儿子的成绩,做好他的思想工作,案件也就有了突破了。果真,三步之后,6月17日,肇事逃逸一个多月的李某终于交代了犯罪事实。而让李某后悔的是,后经法鉴,摩托车驾驶人杜某案发时是醉酒驾驶,并且无驾驶证。也就是说,如果李某未曾逃逸,在事故责任划分上对其十分有利。
屡破大案“冲击波”
使两起交通肇事逃逸者主动投案
灰镜头:2014年3月1日凌晨,哈尔滨道外交警大队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时,一台黑色奇瑞轿车无视外围执勤民警阻拦强行冲关,结果将现场一名民警撞伤,肇事车辆随后逃离现场。事发后,民警随即被送往医院救治,交警部门也在第一时间展开对逃逸车辆及驾驶人的追查。经过近40个小时的缜密侦查,肇事逃逸嫌疑人赵某浮出水面。
赵某4日被警方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事拘留。而这背后整个落网过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3月2日上午,一名男子探头探脑地出现在顾乡交警大队门前,打听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追逃队的办公地点。
“你找追逃队什么事?”接待他的正是追逃队负责人纪晓林。
“听说昨天道外那个案子追逃队上了,是不是严重了,肯定能破吧!”男子的话让纪晓林敏锐地察觉到,他一定和肇事者熟悉。
“已经掌握了肇事逃逸嫌疑人赵某的基本信息和家庭住址,正要抓捕。你和他什么关系?如果认识他就让他来投案吧,他肯定跑不了。”纪晓林有意向该男子说出了他们掌握的情况,男子“哦”了一声离开了。
16时40分,赵某来投案了,并承认酒后驾车闯关撞伤了民警。他说,上午来的男子是他表弟,表弟对他说:“追逃队一上,肯定跑不了,与其等着被抓,不如早点投案,争取宽大处理!”而这,其实已是因为追逃队威名前来主动投案的第二名肇事逃逸嫌疑人了。 “2月20日3时30分许,南岗西大直街与铁路街交口处,发生的捷达车撞出租车致一人死亡交通事故,捷达车司机驾车逃逸。当他托自己所在村的村主任向我们打听是否接手此案后,得知也是我们负责破案,便很快就来投案了。”言语中,纪晓林对于他们屡破大案后形成的“冲击波”,颇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