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三大抓手”之首,并给出了巨大的政策扶持力度。
交通,仍然是影响我市跨越发展的一大变量。抢抓《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政策红利,无疑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大要务。而要将政策红利更好、更快地转化为更大的发展红利,必然要求思想的解放、观念的革新,比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套、征地拆迁等工作的责任主体,比如部门创新协作机制,比如破解资金瓶颈问题,等等。
省权威专家、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以更宽的视角、更多的层面、更先进的做法给我们以启迪。借省委省政府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政策东风,河源构建贯通粤东北和出省交通枢纽之行动,会越来越迅速。河源依托交通枢纽振兴发展之梦,在不久的将来将照进360万人民的现实。
权威解读
省权威专家详解河源交通振兴之策——
盘活融资渠道 全面打通快速通道
关键词:规划
做深做细规划
顺利搭乘建设“列车”
珠三角核心区的公路网密度目前已经达到了9.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粤东西北地区高速网的密度只有1.77公里/百平方公里,河源更低,只有1.44公里/百平方公里,交通落后是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最大的硬制约。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做深做细高速公路的规划。比如赣龙紫高速公路,在河源的强烈建议下,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其纳入“十二五”高速规划,并与江西、福建等4个省区进行项目的对接,往北延伸将其作为南北高速公路大通道来建设。此外,省里正在开展国省道的规划调整,提出县县通国道,乡镇通省道的设想,利用3年至5年的时间,建成覆盖全省的快速交通体系,突破交通设施的瓶颈制约。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才能顺利搭乘国家、省交通建设的“列车”。
关键词:资金
盘活融资渠道
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对于我市而言,财力薄弱,当前仍是一大现实问题。
根据规划,我市将全面打通与周边省市特别是珠三角的快速通道,真正把河源建成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经济区位发展优势。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投资420亿元,确保2015年大广、汕湛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2017年汕昆、粤湘、东环、河惠莞高速建成通车;“十二五”期末全面启动赣龙紫高速、河紫高速(快速)建设,力争“十三五”中期建成通车,全面建成“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00公里,占广东全省的1/10。
如此巨大的投资,我市是否能够承受?对此,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杨细平算了一笔账,在巨额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招投标产生的业主或者省交通集团作为业主来投资的,河源市财政无需负担。河源市自己投资的高速公路,省里面定的资本金是40%,按省、市两级7∶3的比例分摊,河源要拿出的“真金白银”初步匡算大约18亿元(其中争取到部分中央补贴资金),按4年—5年的建设周期来计算,实际上河源市每年需要投入的资金为三四亿元。特殊情况下还可由省出面协调金融机构融资解决市级资本金总额的50%,也就是说,河源每年需要筹措的资金最少为一两亿元。
河源在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筹措难题时,要多管齐下,盘活融资渠道。目前,省财政厅正在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土地或者国企收益作为抵押,或者靠发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解决一部分。这对经济较为困难的山区市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杨细平表示,从中央到省都非常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高速公路建设。作为欠发达地区,河源东环高速建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民企投资,政府通过土地给予补偿,较好地解决了资金问题。
杨细平说,铁路建设方面的投资,国家铁路部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解决。地方铁路,主要是通过沿线土地来做文章,尤其是轨道交通站点物业的开发,来补偿地方建设资金的不足,甚至为未来的营运亏损留一点补偿资金,省政府已出台了《关于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的意见》,其中的TOD开发模式,河源可以借鉴。
关键词:高铁
省交通厅全力支持
推进高铁项目
根据规划,国家加快高铁建设,2020年实现粤东西北地级市到广深不超过两小时。2015年前,河源尚未通高铁,会不会因此而落后于粤东西北其他11市?
杨细平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高铁确实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大可不必因为没有高铁而恐惧,“丽江也没有高铁,但却利用旅游业带旺了当地经济”。广河高速的开通,城市候机楼的建成使用,汕湛、汕昆、粤湘、大广等一批高速公路将要建成,将进一步拉近河源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届时,河源市民出行将更加便利。河源能不能吸引到产业、人流,带旺经济发展,高铁不是唯一影响因素,更关键的还是环境和资源的保育、优化、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关键是有好的规划、包装宣传、开发运营模式。瑞士的经验值得河源学习,瑞士是一个山国,湖泊周边、山地的开发,漫山遍野,但水质清澈见底、环境优美,是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典范。
杨细平说,河源市要建设成为全国低碳示范城市、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现代生态园林城市,还要完善、优化公共交通,解决在尚未开通高铁的情况下无车一族进出河源的交通问题。
针对河源暂时没有高铁的现状,杨细平介绍,省交通运输厅已专门拜访相关部委,并与江西省进行了对接,全力推进赣深高铁项目,解决河源没有高铁的困境。
关键词:航运
可规划发展临江产业带
河源有丰富的水资源,江河湖泊众多,航运也曾经辉煌,如今却日渐式微。
河源航运能否重振?对此,杨细平认为,河源虽然较多梯级电站,但东江河源市区以下却没有梯级电站,发展航运有很好的先天条件,河源可以借航运发展临江产业带。省交通运输厅将组织省航道局与河源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加快研究河源航运建设发展。
他山之石
江门:BT、BOT模式助力大交通建设
交通建设大提速,对于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河源作为落后的山区市,财政盘子小,发展需求大,如何破解资金难题,对于主政者来说至关重要,关乎交通跨越的成败。而BT模式可谓是解决资金难题的一大“法宝”。对此,江门市有着其独特的经验。
近年来,江门市以推进“两个加快”(加快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对接、加快同城快速化步伐)、打造“三大网络”(打造高速和国省道公路网络、打造水运和港口网络、打造轨道交通网络)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仅2012年,江门市就谋划推进了江肇、佛开扩建,江番及江珠高速北延线,顾江罗、中开高速和新台高速南延线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除了高速公路,还有江顺大桥项目建设,以及广珠铁路的修筑工程。
如此众多大交通项目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投资模式,成为江门交通基础设施招商项目的主要合作方式,涵盖了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一般公路、港口码头、市政道路、污水管网等项目。
江门市借助在江顺大桥和江门大道北线工程上成功运用了BT招商模式的基础上,集全市之力,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工作。比如,中开高速公路项目,是在中江公路和西部沿海公路之间构筑一条新的东西向通道,最大的优势是对接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将进一步完善珠中江经济圈交通网络。经过测算,这条高速公路建成后的车流量会非常大,投资前景很好。项目总投资152亿元,采用BOT模式建设。
此外,贯通了蓬江、江海、新会、鹤山三区一市,串联了江门市经济总量65%以上区域的江门大道南线、江门大道西延线两条城市快速路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均采用BT模式建设。还有开平市环城公路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9.9亿元,采用BT模式建设。
对于市政道路项目,江门市也大胆采用BT模式建设,比如江门市胜利南路延长线工程,项目总投资为3.5亿元,采取BT模式建设;江沙路改造工程,项目投资3亿元,采用BT模式建设。
样本点击
紫金:谁不配合高速建设就问责谁
河紫高速动工早、进展快,受益最大的紫金县在推进过程中功不可没。“紫金深受交通不便之苦,发展过程一直落后其他地区。河紫高速对于紫金县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它的建设是紫金的‘振兴梦’,提供无障碍的施工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紫金县委书记陈荣卓表示。
为了实现自家的梦,紫金县从上至下全力配合河紫高速建设,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尤其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敢担当、能担当,为河紫高速加快建设、争取早日通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去年,该县主动作为,积极协助业主单位到国土资源部跑土地、跑审批。功夫不负有心人,河紫高速控制性工程东江特大桥于去年5月份顺利提前动工。
在随之而来的征地拆迁工作中,紫金县认真谋划,建章立制,专门成立化解矛盾纠纷的11个工作机构,制定详实可行的征拆工作方案,使征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宣传,邀请外出乡贤、本地比较有威望的人员宣传高速建设将给紫金县人民生活带来便利和改变。
最值得一提的是,紫金县制定了严格奖惩责任制,县政府与高速沿线8个镇签订征地拆迁工作责任状。由于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不力,有2名镇委书记、1名镇长被诫勉谈话,1名镇长直接被撤职,确保了征地拆迁任务按时完成。
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紫金县还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确保拆迁户得到很好地安置。在高速经过的义容镇一个小村庄,有30多户居民需要征地拆迁,其中18户是全拆全迁户。怎么解决好他们的安置问题?该县把城镇化建设和安置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这个村距离圩镇不远,于是县里就把拆迁安置点建设在圩镇旁边,依附于城镇,这样拆迁户的生活和子女读书就都有了保障。
国道205线改造示范工程河源段正在积极施工,争取在10月初之前完工。
大广高速公路连平段工地,工人正抓紧时间施工。
声音
市委党校校委陈跃华:
河源全市干部群众应该振奋起来,做到不分心、不倦怠、不轻松、不虚浮。要做好群众工作,向广大群众讲清楚一个道理:交通状况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和大家的生活质量密不可分,尤其是道路经过的地方,理应得到大家的支持;同时要告诉群众,自古以来,建桥修路都是功德无量的善事,牺牲一点小利换取大多数人的大利,更是为民造福的大善事。我们一定要全社会行动起来,营造大办交通的良好氛围,真正把我市建成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全面提升交通区位优势,推动河源山区经济、文化、生态“三大崛起”。
网友“小蛮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可以是改善投资环境,但更应该是引领投资环境的优化和资源要素的聚集,进而形成基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特色产业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交通基础设施,应该更多地谋划引入民间资本。这固然是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民间资本有更多的“小算盘”,他们对于经济效益有更多的算法。而他们的算法,往往散发出浓浓的市场味,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而这并非党委、政府之所长,只要善加引导、利用,将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沿线特色产业带。
网友“同步前进”:
路修好了,货车超载,路又烂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道路“短寿”。市委书记何忠友说得好,道路需要三分建、七分管。加强道路的养护和管理,特别是有效治理货车超载,是交警、交通、公路部门应该更加重视的问题,而不能只重视建设却忽视管理,或者是以罚代管肥了部门和个人,却忽视了公共利益。如何治理超载,我有一个小建议,可以借鉴公路养护的办法,分段包干、责任到人,谁的责任路段没有管好,就扣谁的工资奖金。
(转自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