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中岭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现在水泥路铺到村里,漂亮的“巴山新居”鳞次栉比,景观湖、休闲凳、文明路,让人如同置身景区中,这些变化都是实施扶贫工程带来的变化。
扶贫开发的时代旗帜
脱贫致富一直是老区人民的最大期盼,扶贫攻坚一直是巴中市的头等大事。“八七”扶贫攻坚时期,巴中市以“五改三建”为内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温饱问题,创造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成为当时“全国扶贫开发的一面旗帜”;2001年到2010年十年扶贫时期,重点解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为主要内容的“四难”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11年以来,实施以“巴山新居”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城乡、全域扶贫、连片推进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全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87.1万人下降到目前的54.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26.4%下降到目前的17.1%。
由于巴中市集山区、老区、边区、穷区于一体,区域性贫困、能力性贫困、输出性贫困导致自我造血能力有限。2010年末,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市仍有贫困人口87.1万人,是秦巴山片区连片贫困的核心区域和全国老区中的“特困户”。面对既要消除贫困又要全面小康的双重任务,2011年,我市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市委、市政府抢抓国家实施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统筹城乡、全域扶贫”的工作理念,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基本模式,以“六大统筹、六大工程”为主抓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新时期扶贫开发之路
2011年9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委制定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目标。按照统筹城乡、连片推进、全域扶贫的工作思路,以“三个聚集”为形态、“三项改革”为动力、“六大统筹”为路径、“六大扶贫工程”为抓手,综合立体式推进扶贫开发,形成以推进全域结构优化为主体、连片扶贫开发为突破、准确帮扶到户为基础的扶贫开发模式。
“三个聚集”即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向中心村和聚居点适度聚集、推进产业向规模经营聚集、推进土地和山林向专合组织及龙头企业聚集;“三项改革”即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六大统筹”即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市场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管理体制;“六大扶贫工程”即“巴山新居工程”、“乡村道路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教育提高工程”、“公共服务工程”、“生态建设工程”。按照“规划连片、公路连通、产业连带、聚居连块、服务连城、管理联网”的标准,将全市规划为100个连片扶贫开发片,每年实施12个片以上,在片内以“巴山新居”建设为突破口,着力点式突破、抓点示范、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扩面,确保2017年前全面完成减贫任务。
实施“巴山新居”工程。按照就近就地城镇化原则,把中心村和聚居点纳入全市四级城镇体系,按照“文明现代、品质特色、产业支撑、功能配套”的要求,大力实施“巴山新居”工程。全市规划建设中心村180个、农村聚居点2380个,力争到2015年农村聚居度达50%以上。目前,率先在县城、乡镇周边和产业园区、资源富集区实施“巴山新居”工程,建成中心村38个、聚居点895个。
实施乡村道路工程。把乡村道路通达通畅作为“全域扶贫”的基础任务,打通断头路、建设联网路、对接大交通、畅通内外循环。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乡村道路建设资金51亿元,改造县乡道路1677公里,硬化村道路5117公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产品运输难问题。
实施产业扶贫工程。以创建“省级山区现代农业整体推进示范市”为抓手,以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为载体,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2011年以来,建成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30个、产业基地42万亩,其中新增茶叶13万亩、核桃24万亩,促进37万建卡贫困户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540元。
实施科教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和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强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等工程,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2011年以来,全市劳动力转移培训1.8万人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60万人(次),实现每个家庭有1-2名致富能手。
实施公共服务工程。加快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巴山新居”工程建设,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
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大力实施渠江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红鱼洞、双桥、二郎庙、湾潭河等“十八座”大中型水库。2011年以来,新解决4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森林走廊和绿化河道8700公里,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
老区人民的小康梦想
今年2月18日,省委书记王东明视察巴中时,对巴中以建设“巴山新居”为抓手、推进连片扶贫开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王东明指出,“巴山新居”建设形式好、有创新,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实际问题。巴中在推进扶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进程中任务艰巨。巴中要打扶贫攻坚战,关键是想办法让群众脱贫致富,“巴山新居”建设要把规划、产业结合起来,加强公共服务。在片区扶贫上要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与全省、全国同步建设小康。要保持追赶跨越的态势,巴中大有希望!
扶贫专家对巴中实施的连片扶贫开发给予积极评价,称它是一种成功的综合式的扶贫模式,具有规划的系统性、建设的全域性、投入的整合性、发展的持续性,由过去“只输血、不造血”变为现在“既输血、又造血”,有效改变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局面,是巴中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有效的途径。
我市新时期扶贫开发促进了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新跨越。2011年,全市GDP实现343.39亿元,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财税收入增速、金融贷款增速、外贸出口增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六项经济指标跃居全省第一;2013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促进了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发生新变革。通过连片扶贫开发,特色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初步形成,基地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体制、技术不断创新。
促进了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模式新突破。扶贫理念由过去“就扶贫抓扶贫”向“城乡统筹”转变;扶贫方式由过去“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扶贫对象由“单元扶贫”向“连片扶贫”转变;扶贫手段由“分散投入”向“整合实施”转变;扶贫机制由“单项推进”向“三位一体”转变。已经建成的“巴山新居”,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培育了包括非农产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发展,促进了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资源重新配置。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变村庄为新型社区、变农民为从事现代农业和工业的产业工人,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