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停车收费新规从4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经满月,这项重在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停车难、停车乱的新规实施效果如何?昨日,本报记者在南屏步行街周边多个路段的临时泊位及公共停车场发现,一类地区路内泊位依旧一位难求,很多公共停车场已经车满为患,个别路段更是为停车排起了长龙。
路内泊车位使用率明显提高
半小时计费,上不封顶,这是新规的最大变化。一直以来,路内临时泊位因其使用率低,占用城市道路资源而备受诟病。新规实施后,快走快停的效果初显,但是在车多位少的现实面前,依旧一位难求,麻烦不断。
“停车2小时51分钟,一共24块钱,这是发票。”昨天下午1点47分,护国路北段守着15个国资停车位的陈师傅,正在给车主马女士结账,时不时用眼睛余光扫视不远处的车况。
在这个繁华地段,陈师傅的车位总是爆满,但逃费现象也是家常便饭。陈师傅手中的咪表显示,从上午8点到下午1点52分,应收416元,但实际只收了360元,损失了56元。
“随时要提防逃费的,连厕所都忙不赢上。”陈师傅表示,在国资临停车位上,因逃费现象而起争执的情况几乎天天有,个别应收四五十元的,车主只给一二十元,即便收费员软磨硬泡、苦口婆心还是说不动。“拿他们没办法,只能自认倒霉,勉强收点儿,总比那些一分钱不给的强。”
路内泊位个别逃费现象存在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车主对停车费大幅上涨的不适。与此同时,也有车主认为市中心车位难找,即便收费标准提高到10元/小时都会停。
据陈师傅介绍,新规实施前,路内停车5元/小时,15分钟内免费,20元封顶,寥寥无几的车位总是被“死车”抢占。如今白天停上半小时就收4元,还不封顶,大部分车平均就停个两三个小时,车位使用率明显提高,生意也不愁了。“与从前相比,每天收入增加100多元”。
公共停车场车满为患
新的收费标准实施后,对于新西南、金鹰酒店、世纪广场、福林广场、顺城王府井、国资银佳、柏联百盛等市中心的多个公共停车场而言,曾经令不少车主敬而远之的“高收费”印象已经不在,如今的平民化停车标准,正吸引了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涌入的汽车。
“汽车入地、汽车进场”的分流作用似乎已经显现,越来越多开车进城的市民爱上了把车停在公共停车场,但是相对低廉的收费标准下,停车位毕竟有限。在此情况下,停车场的收入没有提高,反而需要派更多的工作人员来维护,营运压力比起从前增加不少。
昨天,新西南、金鹰酒店、柏联百盛等多个市中心的公共停车场就早早挂出了“车位已满”提示牌。下午3点14分,在柏联百盛地下停车场的入口处,10多辆汽车正排着队等待进入,张师傅满头大汗地指挥着进出车辆。他告诉记者,新规实施前这种情形最多在国庆等大假中才能见到,平时基本停不满车,但新规实施后,停车场的车位很紧张,有时车多得都难以招架。
“我们有15名收费员、8名保安人员、4名保洁人员轮流服务,现在每天的车都要排着队才进得来,可是收入只有从前的二分之一。”世纪广场地下停车场的负责人徐师傅称,按照一类区域公共停车场(地),“白天首小时3元/0.5小时,之后1.5元/小时”的实施标准收费后,停车场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他说早在5年前,该停车场就按照市场调节价实行了“6+4”模式(即首小时6元,之后4元一小时)收停车费,现在的标准还不如五年前,他们甚至打算“卖车位,关停停车场”。
个别道路常常堵字当头
在大量车流涌入的现实面前,路内临时泊位、公共停车场的停车位毕竟有限,很多车主不得不把时间花在寻找或等待停车位上,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昨天,在鼎新街、祥云街、宝善街等多条市中心道路上,车流加上人流,将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一位姓李的交警坦言,现在更多人把车开进城,市中心的交通比之前堵了,节假日,部分路段更是堵得寸步难行。(见习记者朱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