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市委、市政府创新提出了具有眉山特色的这四种模式,与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是一脉相承的,是眉山‘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主路径、主引擎。”市旅游局副局长涂勇认为,当前,眉山已进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加速、双提升的关键时期,只有以创新“四种模式”、实现“四个转变”为路径,才能增强跨越发展的持久动力,推动眉山向经济大市、经济强市迈进。
创新“四种模式”、实现“四个转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工为主、统筹城乡”,努力把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有技能、有岗位、有住所、有保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城为主、统筹城乡”,努力把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实现“有资产、有就业、有地位、有保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努力把农民转变为经营者,实现“有项目、有资金、有场地、有保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农为主、统筹城乡”,努力把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业主,实现“有能力、有资金、有规模、有市场”。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市已具备了实现“四个转变”的条件。工业方面,2012年,我市致力于建大园区、上大项目、抓大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工业新城建设,全市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户,总户数已达579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7亿元,增长25%。农业方面,粮食总产实现了“九连增”,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成了万亩以上连片发展的重点产业基地43个,生态特色农业观光园区19个。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7.77平方公里,建成新村聚居点650个、新农村综合体10个。旅游方面也实现了新突破,目前,我市有吃、住、行、游、购、娱及附属配套等各类旅游相关三产营业网点7000余个,黑龙滩长岛、彭祖山综合旅游、瓦屋山景区、七里坪等重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创新“四种模式”、实现“四个转变”的关键点在哪里?李静书记指出,就是要解决“人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我们一切发展的落脚点都是人,如果解决不好人的问题,那么一切发展都是空谈,解决人的问题是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和发展的最终目的。
“这是最关键,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但越是难,我们就越是要在‘人’的问题上发力。”涂勇就如何“加快实现农民转变为三产经营者”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应鼓励信用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涉农金融机构对有经营项目、有技能、有信誉的三产创业者开展信用贷款;进一步健全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转得出、安得稳、有保障;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引进一批精通旅游三产规划设计、营销策划的高端人才。同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三产发展,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和从业者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从业技能,巩固转化成果。
而对如何加快实现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市规划局村镇规划科科长黄谨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是要加快城镇建设,围绕眉山城区和五县城、城市副中心、区域中心、特色乡镇,完善四级城镇体系,增强城镇自身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要做强产业,中心城区、县城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城镇居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让他们有收入,增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其次,工业园区要大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公共服务的质量;对乡镇来说,则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村人口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农业产业化驱动力。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住房保障,拓展保障范围,降低进入保障对象的门槛;强化社会保障,特别是要为在城市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与城市居民子女一样的入学、就医保障等。
“实现‘四个转变’,每一个‘转变’的关键都是人。所以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让人有业就、有业创,能安居乐业,感受到幸福,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发展。”黄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