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交通局有一句话:只要思想爬上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既要实干,更要巧干;既要拼命,还要拼智。
咸宁是一个后发城市,百业待举。要急起赶超,就不能按常规出牌。
这就是:在改革中找动力,在创新中寻出路。
而咸宁交通,多年来更是面临建设债务包袱重、融资建设突破难、改革攻坚压力大、行业管理任务重的困境。
9月22日,在武深高速公路嘉鱼至通城段开工奠基仪式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在讲话中说,该项目的建设,是咸宁创新交通投资建设的典范,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示范。
可以说,咸宁交通的腾飞,就是改革驱动,创新给力。
2009年,新客运站的建设,是交通起点的第一站,也是交通发展淘得的“第一桶金”。
其时咸宁新客运站工程启动,但资金不足,陷入停滞。
市交通局将老客运站收回并实行公开拍卖,结果出人意料地以每亩320万元的高价拍出,共拍得资金7400万元,获得了交通动发展宝贵的“第一桶金”。
紧接着,他们又以这“第一桶金”启动了第二个项目:将拍卖的资金一部分建新客运站,一部分用于收储武咸快速通道的土地。此时武咸快速通道全长19.4公里,投资3.3亿元,2008年开工后一直搁浅。其中一块离城区较偏僻的土地,公开拍卖取得每亩60万元的高价,又一举筹得8000万元的资金。这笔资金部分投入武咸快速通道,又继续收储土地……以这种分期收储、滚动开发的方式推进交通的持续发展。
谋远应近,稳扎稳打。
今年7月底,市政府相继与中交集团、省交投公司签订投资总额达185亿元、147公里的武深高速公路咸宁段和嘉鱼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投资协议。至此,全市实现了“十二五”交通规划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项目开工率和投资额在全省独占鳌头。
在全国、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普遍存在招商难、融资难、推进难的情况下,咸宁交通成功实现投、融资两兴,新、续建两旺的强劲态势,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咸宁模式”。
在交通干部职工回忆里,2009年建新客运站时,局里分文没有。局长汪凡非大胆决定,以新老客运站捆绑贷款2500万元。此举一出,全局炸了锅:“交通现在这么困难,只能吃补药,不能吃泻药!”
汪凡非谋略在胸:“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今天投入2500万元,3年后将是2.5个亿,10年后将是25个亿!”
3年后的现在,价值果然是2.5个亿了。大家现在终于明白当时这个决定的正确。
下棋看五步,今年他们又别出新招,挥出大手笔。
为做大做强交投公司,他们借央企在咸宁投资高速公路的契机,“傍大款,靠大树”,入股10%,与500强的交通龙头老大“攀亲结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将为咸宁的交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家特许经营行业,突出面临投资大、融资难、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行业特点,也普遍面临地方招商难、难招商,而企业生存难、难生存等现实尴尬。
利用存量,带活增量,资本营运,滚动发展,良性运作。
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管理、营运”的四位一体模式,更是咸宁交通发展的精彩之作,在全国、全省开了先河,创了典范。
交通要发展,关键是资金,核心是市场。
他们变传统的“招商引资重在资金”为现行的“招商引资重在资源”,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国企,特别是交通和基建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中交集团、四航局、省交投、楚天高速等,借助这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投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推行投资企业“投资+设计+施工”总包模式。
在行业主管部门严格监督企业主体履行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程序和方案论证、设计审查、造价审批的基础上,通过采用BOT+EPC投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其投融资、管理、设计、施工等多重资源高度集聚的综合优势,降低企业融资规模、融资成本和融资压力,实现企业有限投资效益最大化和企业无限资源利用最大化。
观念陈腐路不通,解放思想地生金。
对交通的这一做法,市委书记任振鹤批示,解放思想、创新模式是我市交通事业发展的一大法宝,创造了神奇的“咸宁现象”,其经验、做法值得市直相关部门学习、借鉴。
愚公叩石垦壤,打出通道,成就了一个千古美谈。咸宁交通努力借力,拼命拼智,创造了崭新的“咸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