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河路(体育场路-凤起路段),停车位占据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占据两条机动车道。蒋波 摄
西溪路机、非混行情况也严重。 王翔 摄
《私家车主和自行车手从路面交锋到网上论战》后续
记者 蒋波 韩璟 实习生朱歆越 文
王翔 视频
早高峰的西溪路,一位私家车主和一位骑车人因为抢路发生了摩擦——骑车的占了机动车道,开车的在后面按喇叭,骑车的愤而竖中指,开车的超车急刹。双方各据一词,在19楼论坛展开了一场口水战,看似平常的小事却引来众多网友加入战团(详见本报5月27日9版热线新闻)。
要说这事的起因,骑自行车的占了小汽车的道,自然不占理。但骑车人小吴说,早高峰很多车子违停在非机动车道里,仅剩半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堵得厉害,自己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骑上机动车道的。
小吴说,在西欧和北欧一些发达国家,自行车骑车人是强势群体,他们的行车道宽敞通畅,路况好。为什么到了咱们杭州,骑车人反倒成了弱势群体了?
为此,记者昨天除了实地踏看西溪路这条非机动车道,还实地去体验了另外几条同样让骑车人有点无奈有点烦的路。
西溪路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路段
骑车人“弱势指数”:★★★
路况:非机动车道经常被违停车辆占了
下午4点半,记者来到西溪路这段引起争议的非机动车道,由于不是早高峰,西向东的非机动车道上车子不多。但的确有不少违停的机动车辆,剩下1米来宽的位置,和小吴说的“仅剩半米”有点不同。
路面情况的确不好。电瓶车如果两骑并行,超车的就会拐到旁边店铺前的人行道上。路基也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由于降雨,坑洞积成水洼,骑车颠簸不说,一不小心驶入陷阱,就会中招溅起一身泥水。
天目山路(万塘路—玉古路口)
骑车人“弱势指数”:★★★★
路况:非机动车道里又辟了一个右转的机动车道出来,留给电瓶车、自行车的位置不到2米宽,两辆电动车并行都有点吃力
滴滴滴,一位穿红色T恤的大伯骑着小电驴、摁着小喇叭一路超车飞驰而来,前面的自行车、电动车纷纷“识趣”地往边上靠靠,让出一条狭窄的通道来。可是有位戴遮阳帽、同样骑着小电驴的大叔似乎没听到,稳稳地骑在羊肠小道的中间,挡住了红衣大伯的去路。
滴滴滴滴,红衣大伯的喇叭声又急又快,扭来扭去想找超车角度,苦于车道实在狭窄,一别出去就要和旁边的机动车亲密“接吻”,只好别回来。
滴滴滴滴滴滴,红衣大伯的喇叭带上了火气,车子前轮快贴到帽子大叔的电驴后轮了。帽子大叔这才有了反应,回头瞥了一眼,说:急啥急啦,大家都赶辰光的!
红衣大伯看来真的很赶时间,顾不上理论,看准汽车启动拉开间距的一刹那,车子一拐,从汽车的空隙里险而又险地擦着帽子大叔超了过去,大概想想不甘心,又回过头狠狠瞪了眼,空气里刺啦刺啦火花四溅。
“危险啦。”庆丰社区的保安童师傅忍不牢了。童师傅几乎每天早上都要搬张板凳坐在路边的社区门口,他面前的位置正好是机动车拐进非机动车道的弯口。“大概4月份这里加了个右转车道出来,这种危险动作每天不晓得要看几次。小擦小碰、闹架儿的经常有,事故都有四五起了。”
电瓶车急,汽车也急。还不时有小汽车被堵得毛了,车头往右一拐,旁边的电动车开得快就要往上撞,看得人心慌。
我骑着公共自行车往前,才到黄龙驾校门口,一辆黑色蒙迪欧猛地拐到非机动车道上,引起一片电动车吱吱的刹车声。
再往前,一辆写着“韦小宝车行”的三轮车霸占了珍贵的非机动车道资源,一车当道,万车莫开啊。后头的车干脆骑到了只有一米来宽的人行道上,有个小伙子嘴巴一路叫过去:哎哎,前面的人当心当心。
我的自行车骑不快,这一路,不晓得被后面的电瓶车摁了多少回喇叭,往旁边一让,就得挨着机动车,各种喇叭声、尾气包围着,短短一个路口,骑出我一身的汗。
中河路(体育场路—凤起路口)
骑车人“弱势指数”:★★★
路况:非机动车道宽3.4米,但2米划上了车位,用于路面停车
沿中河路从体育场路过凤起路,路口地面有明显的非机动车道标志。全路段均无隔离带。
自行车道平均宽度达到3.4米。但是这3.4米中,其中2米被用于路面停车。记者骑着电动车,随着早高峰的非机动车队通行,小心翼翼地试图保持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但是车流太大,为了避免擦碰,只能驶入机动车道。记者观察,中河路这一段路有三条机动车道,其中两条车道在高峰期,存在明显的机、非混行。
路面停车还有个问题,当司机或乘客突然开门,后面来的电动车很容易一头撞在车门上。
中河路(仙林桥直街—庆春路口)
骑车人“弱势指数”:★★★
路况:标志缺失,道路分流混乱
骑到仙林桥直街路口后,需要做选择题了。因为出现了三条道,一条人行道,两条白线分开的道,三条道没有任何明显标识表明哪条是非机动车道。骑车到此处后,情况就变得极其混乱。部分车辆骑入人行道,而左侧两条车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互不想让,前行变得十分缓慢。
记者观察到,在非机动车道的骑车人有相互擦碰的情况。一位穿着黑色短袖的中年男子骑着电瓶车,左脚踩着踏板,右脚在马路牙子上边蹬边前进,动作相当滑稽。
大部分的骑车人一路点着刹车前进。一位个子不高的阿姨,遇到车流停止时,只好下车慢慢往前挪。
再往前几百米处的新金山酒店门口,标识指向非机动车驶入人行道。8:36,记者刚经过这条路口时,一辆面包车正慢慢地开上人行道。原来人行道上有该酒店的停车位。人流见有车堵路,纷纷骑上了机动车道,也是相当混乱。
“弱势群体”的背后
记者手记
“弱势群体”的背后
韩璟
平时开车上下班的我们,常常抱怨马路不够宽、车道不够多、非机动车不守规矩,跑到机动车道上来抢道。
昨天骑车体验了把,才感觉到在狭小非机动车道里争夺路权的骑车人,实在是个“弱势群体”——
同样是高峰,同样是堵车,不到2米的车道里,密密麻麻的车流想快快不起来,还得提防别撞了公交车下来的行人、别挤了身后的其他骑车人、别擦了旁边近在咫尺的小汽车。一旦摔倒了,车轮不长眼……血的教训太多了。
我们一再鼓励绿色出行,节能减排,但回到最初引发讨论的骑车人小吴他说的那句话,值得我们再思考:在西欧和北欧一些发达国家,自行车骑车人是强势群体,他们的自行车道宽敞通畅。我们的非机动车道要考虑建得更好些,不要逼更多的人到机动车道骑车,更不要逼大家只能选择开车出行。
这里面,的确还有需要改善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