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理念:变“管理为重”为“服务在先”
交警部门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行政执法量最大、接触群众最多、涉及社会最广,如何在执法管理中既能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又能得到党委、政府和企业、群众的认可;既能保证执法的法律效应,又能保证管理的社会效应,一直是支队近年来探索、实践的重点。为此,支队坚持从杜绝和防止交警工作中容易形成的“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罚、轻教育,重眼前、轻长远”等倾向性问题抓起,在队伍中深入开展了 “为什么从警、从警为什么”,“我为经济发展做什么、怎么做?”及“提升形象,显我精、气、神”的大讨论,让全体民警与工作对象进行换位思考、换位体验,用群众的眼光、大众的视角评判和考量交警队伍,让广大交警充分认清自身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对社会的影响。活动的开展,在广大交警中产生了很大震动,促使大家正确认清了形势,重新定位了角色,切实更新了理念。
创新措施:变“坐堂办公”为“上门服务”
支队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创先争优的着力点,便民利民的主攻点,和谐警民的落脚点,紧密结合公安交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和模式,提升了工作效率、满足了群众期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车驾管方面,开通了“一网通”工程,市民可以网上申请驾驶证的补换证业务,并依托流动警务室、4S店汽车登记服务站、社区交管服务站就近办理相关业务,减少市民往返奔波劳累。并打破上下班界限,放弃休息时间,设立了“午间服务岗”,为办事群众提供无间隙、延时服务;协调国税、医院、保险公司、环保等部门和单位在车管所设立“一站式”窗口,开通了交通违法行为和记分查询热线电话,实现了办牌办证手续、处理违法行为各项内容的内部传递。同时,支队购买了6台移动警务车,在市城区的朗州路口、青阳阁路口等几处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执勤疏导,并利用移动警务平台将服务窗口前移,开通了临吋号牌签发、驾驶证换补证等车驾管业务,被老百姓誉为“流动的车管所”
强化监督:变“内部运作”为“阳光警务”
一方面,支队利用“大走访”活动契机,向社会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征求工作意见及建议,并结合公安部《19项便民利民措施》、省厅《2012年为民服务公开承诺》及市局《为民服务公开承诺书》等文件规定,在交通事故处理、车驾管证照办理、交通秩序管理、违法处理等管理服务和行政许可领域,通过常德日报、常德人民广播电台、常德尚一网、常德交通电台交警直播间以及交警官方微博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工作建议和便民措施。另一方面,支队将征集的工作建议和便民举措进行分类、汇总和梳理,出台了交通管理12条服务措施,且于8月10日向社会集中发布。湖南日报、常德日报等14家省市新闻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市交通台进行了同步直播,社会反响较好。 针对群众投诉较多的“122”接处警工作, 支队出台了《常德市“122”交通事故接处警工作规范》,对接警、处警、回访、问责作了明确规定,确保了接处警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将各种业务办理流程、所需资料和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一一上墙公示,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