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十一五”以来,遵义市公路水路、交通枢纽、运输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有力助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对扩大投资、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机械、建材、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拉动效应。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行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之初,遵义市公路通车里程仅有438公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建设起步晚、难度大……面对先天的不足与后天的种种困难,是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遵义市交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而为遵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抓重点工程 实现“向外畅通”
1997年11月29日,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奋战,投资18亿元的贵遵(贵阳至遵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遵义不通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掀开了遵义交通事业发展新篇章。全长117.886公里、投资67.7亿元、被称为“世界级难度的公路”——崇遵(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于2005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第一条高等级、快速化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全线贯通,结束了贵州没有高速公路出省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世界首例双幅同步转体大桥”、“全国最高填方路基”、“贵州最大公路项目”、“贵州第一隧”、“贵州第一跨”等交通建设新记录。目前遵义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03公里。
高等级公路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绥遵高速、杭瑞高速遵毕段遵义境、遵义机场城市快速通道全面完工,遵义县南白至楠木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在建项目仁赤高速、杭瑞高速思遵段、绕城高速东北段的路基、桥梁、隧道建设已全面展开。拟建项目道瓮高速、茅台机场高速、檬梓桥至乐理、茅台至坛厂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务川至正安、绥阳至正安、遵义机场高速各项目工可报告均编制完成,环评、水保、地灾、压覆矿、土地预审等各专项评估报告编制推进顺利;仁怀市大坝至二合公路、绥阳县煤电化运煤专用公路全面开工建设;樱桃井、滨江码头投入使用,沿江渡、楠木渡、河闪渡港口基础工程大部完成;交通运输部安保示范性工程凤冈县鄢大线、琊天线安保工程已全面完工。
据遵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凌介绍,按照“建设大投入、项目大推进、发展大提速”的工作目标,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交通建设投资突破100亿元,达到120.20亿元,超年度计划2000万元,为去年的1.5倍,再创历史新高。
遵义市“十二五”规划的“五纵四横九联二环”骨架公路网和一个以遵义市中心城区为圆心的“三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按照规划部署,未来五年遵义市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1000余公里,比“十一五”增长4倍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33000公里,增加10000公里,民航、高铁将实现零的突破,综合运输体系日趋完善。“统筹推进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和联通内外、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遵义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这是对遵义市交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也是一张遵义市未来交通格局的宏伟蓝图。
抓农村公路 实现“对内通达”
农村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难、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服务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发挥了基础性先导作用。
从改革开放到“十五”初期,遵义市抓住“动用库存粮、棉、布,以工代赈修建县乡公路”、“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政策机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快通乡公路和村公路建设,2002年12月,习水县程寨至三岔河通乡公路通车,标志着遵义实现乡乡通公路目标。2004年,遵义市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部专项补助革命老区建设农村公路机遇,聚集全市上下的合力,掀起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仅用三年时间就建设改造通乡油路、通村公路8394.7公里,其中通乡油路2276公里、通村公路6118.7公里,新沟通136个乡镇、709个行政村。2006年,全市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到2011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106公里,是改革开放之初的4.8倍,等级公路、次高级路面占通车里程的36.5%、24.4%,比改革开放之初提高了18和15.4个百分点。县乡公路达等提高到96.5%,村级公路达到省颁布乡村公路标准,遵义农村公路建设迈入一个新时期。
“十一五”期间,遵义市公路处树立“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改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高农村公路路况质量和通达水平,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十一五”期间遵义市农村公路建设先后获全省“保畅工程”第一名、“通乡公路建设”第一名、“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第三名、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连续五年获全省养护质量前三名,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从2005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蝉联全省一等奖……
遵义市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十一五”期间交出了一份让群众让政府满意的答卷,而在“十二五”新一轮的挑战中,遵义市公路处全面抓好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超限超载运输整治、治理公路“三乱”为中心,以应对“雪凝灾害”、防汛抢险保交通、保民生、保畅通为重点,深入开展“四帮四促”,“深入基层群众、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为抓手,全面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力争实现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以上。
抓转型发展 构建现代运输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交通运输市场逐步放开,遵义市交通部门为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放宽搞活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和壮大运输市场,使“官办”交通运输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多家办运输的发展局面。1986年遵义市首次出现个体经营道路旅客运输,当年就发展到823户。至2011年底,遵义籍机动车已达到53.2万多辆,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00.3倍,人车比例也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010:1提高到14:1。
到201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客运班线1204条、道路水路运输企业71家、机动车维修业户1312户、客货运车辆34316辆、船舶3380艘、城市公共客运车辆3554辆(其中公共汽车747辆、出租车2429辆),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了24%、17%、30%、20%、14.4%和18%。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十五”增长了77%、74%、105%、200%。
截止2011年底,全市公路里程总里程达到23994公里;客运企业74家,客运车辆6381辆,15843座 ;货运业户9662户(含个人户头),危货企业是22家,货运车辆34396辆,109844吨;全市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共计72346人;全市航道里程达763公里;有注册船员5473人;有各类船舶3556 艘,总吨位97578,载重量95985吨,12312客位,主机功率68117 千瓦;城市公共客运车辆3571辆(其中公共汽车744辆、出租车2827辆),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2011年又新发展航运企业3家,整合出租车企业6家,发展农村客运线66条,新增农村客运车辆162辆2037座、厢式货车1240辆、船舶90艘,新开通城市公交线路31条,改造客货运车辆598辆。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0472万人、旅客周转量676459万人公里、货运量6744万吨、货物周转量604808万吨公里,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6.78%、18.62%、21.36%和20.01%;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73.8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697.27万人公里、货运量433.43万吨、货物周转量149420.88万吨公里,分别为年计划的101.06%、109.56%、105.66%和140.38 %;城市公共客运完成客运量1488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2112万人次,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0.61%、0.73%。
中、高级客车成为快速客运、省际客运、旅游客运的主要车型,货运则向专用运输车辆、厢式货车、多功能轻型货运车辆发展。坚持“车头向下,服务农民”、“路通车通”,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客运区域投放和网络化建设,发展农村客运车辆4012辆60180座。船舶向大吨位、机动船、钢质化、标准化发展,基本淘汰了柴油挂桨机船舶,研制了赤水河客船、货船标准船型11种,长江、乌江库区标准船型5种,推广建造标准船472艘。2011年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433.43万吨,货运周转量149420.8万吨公里,年客运量273.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697.2万人公里,年渡运量610万人次。
遵义新火车站主体建设计划年底前完工;遵义机场已通航;茅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有关部门预审通过,即将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
城市公共交通迈向新台阶
有一位外地游客曾打趣到:在遵义打车,手都举起肩周炎了,还招不到一辆出租车。幽默背后除了抱怨,还有几分无奈。当打车成为难题,当拼车成为习惯,当拒载、乱收费成为常态,司乘人员常常为打车费争执不休,乘客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忧心忡忡……可以说全国出租车行业所有的问题,遵义出租车都一应俱全。遵义的出租车行业似乎久病难医。
为打破这种困局, 2011年1月1日,遵义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职能由原遵义市城管局划转到遵义市交通运输局,并成立遵义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专职管理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行业。
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接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后,首先是要理清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精力处置行业历史遗留问题。遵义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局长张羽飞说,客管局就出租车经营权属、公交企业改革改制、公共交通与道路运输矛盾、出租车经营行为等12个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并在网上开展“我为公交进诤言,文明公交伴我行”活动,征求到网民1500多条意见和建议。
针对公共交通车辆营运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从业人员素质低、行车秩序混乱等问题,开展“文明行车,规范停靠”专项整治活动,提高出租车行业“门槛”,规范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证办理,加强了服务质量、信誉的考核机制,更是联合遵义市文明办强势出击:2011年4月1日,遵义市召开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誓师大会,遵义中心城区公共客运交通管理的改革序幕就此拉开;6月20日,出租汽车运价调整听证会在遵义宾馆多功能厅召开;10月9日,遵义市物价局和遵义市客管局联合发布调整公告,遵义市中心城区出租车起步价从原来的3公里5元调整为2.5公里7元;10月11日,遵义市发布公告新增500辆出租车;10月21日,对中心城区出租汽车运价进行了调整,从这一刻起,遵义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心城区出租车运行发生了变化。
11月20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市民的呼声中遵义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明办组织力量对出租汽车运营秩序、服务质量进行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整治。同时大力开展“文化交通”活动,树立公交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目的就是运价调整后要规范出租汽车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各方权益,让市民享受便捷、安全的出租汽车服务,促进“双创”工作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提升从业人员文明素质。
这一行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广大“的哥”面对严厉的条款也自然的加强了对自己的约束,对他们而言,怕的不是罚款,而是怕一不小心被取消了营运资格。遵义市出租车行业长年的顽症在这副良药下迅速好转,开始树立起一副崭新的面孔,“车好打了,脸好看了”是大多数市民最直观的感受。
2012年起抓公交车行业规范,全面优化公交线路,实现公交系统全覆盖、填空白、提效率、缓拥堵。提升公交运力档次,首次应用LNG(压缩天然气)公交车,一次引进80辆环保公交车。
为了更好的便民、利民,2010年以来,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工作人员还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在两个月的时间中找到100余名市民进行调查,而广大群众也积极的建言献策150余条,而数条公交线路得到调整、新增均是为了满足市民最基本的需求。
水上交通发展势头强劲
众所周知,贵州是一个深处内陆的省份,航运条件与毗邻的四川、重庆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客观条件的不足非但没有让遵义市海事局的工作停滞不前,反而成为了他们专研开发新船型的动力。
遵义市地方海事局一直把促进船舶技术进步,创新管理方式,改善水上交通设施设备技术条件,作为水上交通基础建设和海事监管的重要课题。先后组织开展了《赤水河中游船舶通航管理研究》等5个厅级科技项目,于2006年完成的《赤水河中游浅水船舶标准化系列化船型研究》厅级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2011年贵州省公路学会、贵州航海学会科技一等奖;组织实施的《赤水河中游浅水船型研究》厅级科研项目2007年获遵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共研制了8种(80-220吨级)货船、3种(30、40、60客位)客船标准化系列船型,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至2012年5月共推广建造标准化船型472艘,占新建船舶95%以上。推进了赤水河航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发展。
新船型研究项目针对赤水河中游航道特点,首次对赤水河中游船型进行系统研究,研制的标准化系列船型线型优良、自重轻、吃水浅、载量大、操纵灵活,船舶安全性能、快速性能、上滩性能、环保性能和运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是赤水河中游浅水船舶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的一次重大提升,充分挖掘了赤水河中游航道潜力,使船型更加适应航道条件,极大地提高了赤水河中游航道的通行能力。截止2011年底,赤水河航运达到560万吨,为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新建货船船型比原船型油耗量下降26%~46.7%,单位运输成本下降19.8%~35.8%,每千瓦载重吨增加31%~84.8%,航速提高20%以上,运输效率提高31%~109.7%,投资回收期缩短2~3年,投资回报率增加20.23~34.4个百分点。通过科技创新,船舶安全性能大幅提高、能耗大幅下降,提高了水上安全保障能力。新建船舶凭借其优良性能从赤水河一路挺进到长江流域,“遵义制造”的船舶在金沙江、嘉陵江、岷江甚至于长江主干流都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新船型不但船型优美,而且自重轻、吃水浅、载量大、操纵灵活,船舶安全性能、快速性能、上滩性能、环保性能好,运输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新船型成果的推广应用,全市新增产值76609万元,新增利税38626万元,创税5171万元,增收节支20908万元,项目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强化了本质安全,赤水河连续七年未发生一般以上等级水上交通事故,促进了赤水河航运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说起自家研制的新型船舶,市海事局局长、高级工程师罗登仑充满了自豪感。
遵义市通航水域量、船舶运力、水路货运量、注册船员数均在贵州省名列榜首,凭着出色的表现,遵义市海事局连续6年被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和遵义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截止2011年底,遵义市航道里程达763公里;有注册船员5473人;有各类船舶3556 艘,总吨位97578,载重量95985吨,12312客位,主机功率68117千瓦;2011年货运量433.43万吨,货运周转量149420.8万吨公里,年客运量273.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697.2万人公里,年渡运量610万人次,分别比2002年增长33.13%、130.55%、129.51%、68.94%、151.68%、647.29%、1717.77%、285.63%、443.71%。这一组组数据向人们展示了遵义航运骄人的业绩和可喜的未来。
高原银鹰
2012年6月2日中午1时36分,一架载客176人的波音B737—800型飞机由贵阳龙洞堡机场降临新舟,开始了遵义机场的首次试飞。这是降落在遵义土地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飞机。
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的遵义机场,距遵义市城区35公里,属在原空军机场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军民合用机场,200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2010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遵义机场项目总投资4亿4千万元。据介绍,其飞行区技术指标为4C级,跑道长为2800米,设计机型为B737(最大机型为B737-800)、A319、A320系列飞机和ERJ145支线飞机。
2011年12月31日,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遵义籍机长魏刚驾驶的重10余吨、可载9人的“奖状560”型校验飞机从北京飞抵遵义,对遵义机场空港设备、起飞程序及飞行通讯等进行全面测试。校验飞行结果表面,遵义机场已经具备了通航的基本条件。
根据航空业务量预测,遵义机场2020年旅客吞吐量为30万人,年客机起降架次为3448架次,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为4架次,货运吞吐量为2354吨。
此次随同试飞飞机一同莅遵的副省长慕德贵一走出舱门,就满脸笑容地向人们挥手。他握着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秉清的双手,兴奋地说:“建成遵义机场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这一理想就要变成现实!”
驾机来到遵义的是机长张伟和9名机组人员。首次驾机来到遵义的张伟有着24年的飞行经验。“遵义机场很不错,在来的途中,我们已经对机场的通讯导航等设备进行了测试。目前,遵义机场各项数据都很正常。”张伟说,从贵阳起飞后,30分钟就到达了遵义。
新蒲新区党工委书记、遵义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继勇介绍,遵义机场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完成了飞行区工程、空管工程、净空处理工程和航站区工程,仅剩部分扫尾工程。
据了解,2012年7月初,遵义机场就可通航,届时,航班主要由南方航空公司提供。首先开通的航线有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具体的起飞时间正在和国家民航总局等部门协调,估计本月内能全部落实。“我们当然期望遵义机场的航班能在最好的时段。”张继勇说。在投入营运后,今后还力争多开通省会和旅游城市航线,如成都、昆明、海口、三亚等城市。
目前,机场外的8车道迎宾大道正在铺设沥青。从机场迎宾大道通往市区的两条快线即将完工。现阶段,遵义市去到机场有两条线路供市民选择,市区出发的车辆经汇川大道进入即将于7月1日开通的遵绥高速公路达到绥阳县城后,再进入机场快线,全程大约需要40分钟;第二条线路是经过新蒲新区、虾子镇进入机场快线,小车大约需要50分钟。
遵义机场并不是孤立的。张继勇还向记者透露,新蒲新区目前正在和湄潭县委、县政府协商,将从机场迎宾大道开口,通往湄潭建设一条长近20公里的“新湄大道”,把湄潭与新蒲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除了湄潭方向的乘客更易到遵义机场外,还可拉动两地经济发展。
此次展翼之行代表着遵义的立体交通构架已具雏形,遵义机场片区未来的宏图展现在人们眼前,也让发展中的黔北充满了期盼,机场通了,不仅拉近红色圣地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作为会议之都、转折之城,工业、旅游业等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漂亮的收梢为“十二五”的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道、县道的改造,农村公路、专用通道的拓展延伸……如今,黔北大地正掀起一场“交通大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