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河西走廊东北部的一个三面环沙的大漠绿洲,因为远离铁路和国道,曾几何时,被人们看作是地理位置上的死胡同。县内主干道路,除省道和通乡公路外,大多是沙砾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四溅。质优量大的农畜产品,因为受交通运输条件所限,经常出现卖难窘境。
可是,今天,当客商慕名而来,踏上这片物产丰盛的土地,采购走俏市场的民勤黄白蜜瓜、茴香、棉花、辣椒、羊肉等农畜产品时,会惊喜地发现,这个产珍生宝的地方,是客商无所不到,货车无所不至。比他们更为高兴的是民勤的老百姓,因为通乡、通村公路修到了他们的村庄和农田,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更方便了,大多数农畜产品,不用出乡就能销售出去,不仅解除了他们的卖难之忧,而且节约了很多生产和销售的运输费用。从事二三产业,也有了方便条件。真是“公路通,百业兴”。
民勤县交通运输事业,在短短几年间,为什么能够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民勤的老百姓会说,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得益于公路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
2005年,省上把民勤县确定为通村油路建设试点县,给民勤县交通事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县委、县政府抢抓发展机遇,开始实施全县通村油路三年规划,并将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来抓。从公路建设能改善民勤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乡风文明”;加快民勤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得到锻炼和强化农村的“管理民主”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广泛组织动员。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发扬“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的民勤精神,积极投身于公路建设,为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铺筑致富路,开辟新通途。县上把公路建设和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县级干部联系点制度,包一个乡镇,干一项工程,做一件实事。各乡镇成立相应组织,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同时,抽调发改局、交通局、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现场督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优惠政策,通过召开联席会、分片会、现场会,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凡是涉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征地、拆迁、伐树、移杆、移渠、取土、取料等问题,有关部门在手续上该简化的简化,政策上该倾斜的倾斜,费用上该减免的减免,并且把农村公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各乡镇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年初安排部署,平时检查督促,年底考核总结的激励约束机制,完成修路任务进行奖励,完不成任务要严肃追究责任,为农村公路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民勤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三年来,共争取项目90项,建设公路里程501.3公里,到位和完成投资1.01亿元。其中省市交通部门投资8438万元,发改部门以工代赈补助648万元。二是严格按照省上“省厅补助铺面子,群众自筹垫底子”的筹措原则,广泛发动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出资投劳。筹措的资金用于路基整修和桥涵修建,按照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规划,逐年实施,三年共统筹建设资金2456万元。三是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年列入财政预算补助150万元,三年共计补助450万元。四是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拯救民勤生态行动”的大事,倡议领导带头、干部带头,自愿捐款。全县已收到来自县内外各界人士捐款30多万元,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抓工程质量,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年限,使农村公路建设良性循环发展,就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为此,民勤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工程质量。一是从源头上抓质量,严格招投标,优选施工队伍,由县交通局组织公开招投标或邀请招投标,有4家施工单位通过竞标进驻民勤施工,其中武威两家,民勤两家,均具备公路工程总承包二级以上企业资质。县公路管理站为提高工程质量,多方筹资500多万元,购置了拌和楼、储油罐、摊铺机、压路机平地机等大型机械设备20多台,同时,县交通局整合县内资源,组织联络私营企业、个体老板等推土机、平地机等大型机械支援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二是完善约束机制。为保证工程质量,自2006年以来民勤县的农村公路建设中施工合同明确要求采用机拌机摊程序,除签定施工合同外,还签定廉政合同,安全合同,质量责任终身制合同,实行一年的质量保证期,县交通局和各乡镇也签定工程建设合同,共同实施监管。同时设置项目公示牌,向社会公布责任人、工程量、工期进度和质量要求,明确质量保证期,增强透明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创建阳光工程、放心工程。三是严格质量监督管理职责,专业监理单位负责质监的项目,要求现场派员,跟踪监督,加大抽检频率,增强施工企业的质量责任意识;由县交通局质监的通村公路,单位抽调专人,驻扎工地,抓好质检,分管领导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检,使工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县交通局还购置了实验器材,一杆尺子量到底,凭借翔实可靠的实验数据说话,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强化监理环节,接受监督检查。抓住监理不放松,明确工程监理为项目工程质量第一监控制者,抓监理就是抓质量,并要求监理跟班作业,现场监督,对重要部位隐蔽工程进行现场旁站,从施工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抓工程质量。特别是裕东通乡公路建设中,县交通局在严格执行设计标准、采用机拌机铺等施工程序的同时,遵照省市检查组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建议,及时加以整改,为保障工程质量查漏补缺。由于措施得力,工程质量明显提高,省市交通部门多次检查后,对民勤县工程质量比较放心、满意,武威市交通局将民勤县评为2007年度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修路不养路,等于白修路”。“以建促养,以养稳建”是农村公路发展的永恒主题。每一条农村公路的建设都来之不易,倾注着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为了使农村公路修一条,养一条,用一条,民勤县交通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坚持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依照干线公路工程管理要求,对农村公路加大监督、指导、协调和服务力度,坚持建养并重,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健全管理机构,由县政府批准,在各乡镇成立公路管理所,负责乡境内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工作,全县18个乡镇均已挂牌运行,业务工作逐步进入正规。二是制定管理制度,由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民勤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对机构设置、资金筹措、技术标准、工作职责作了明确要求,县财政每年列入预算经费150万元专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村社道路养护资金筹措,由村社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自筹解决。三是加强管理,由各乡镇报请交通局聘请义务路政员,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并按标准要求,在乡村公路上设置限载标志,禁止超吨位车辆通行。
打铁先得自身硬,修路需要精神强。民勤县公路建设之所以能够扎实推进,是因为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公路建设和管理队伍。2007年4月中旬,为了开通通向龙王庙沙漠的道路,为全县大规模的群众义务治沙造林创造便利条件,县委、县政府要求县交通局在一周内保证生态植被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完成这项任务。承担任务的施工人员,顶风冒沙,吃住工地,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任务,让一条公路贯穿13万亩沙漠,为今后的治沙造林和生态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精神,民勤县公路建设在三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连接民勤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民左公路实现改造升级,民勤物流北向畅通无阻;县城通往湖区的另一条公路裕东公路铺油硬化,为湖区扶贫开发和沿途农副产品的运销创建了绿色通道;东大公路的重铺改建,加快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进程的推进,创建了东坝、夹河等大棚蔬菜基地方便快捷的运售通道;村村通工程遍地开花,使全县通油路的行政村从2004年的25%提高到目前的56%。2005年,完成通村油路153公里,超额完成省市交通部门下达任务62公里。2006年,县上安排通村油路建设任务85公里,并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在交通部门和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共实施完成86.6公里,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2007年,民勤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后,又被交通部门确定为公路养护试点县,在项目上给予了倾斜支持,通村油路建设再创佳绩,当年完成11个乡镇的通村油路建设任务124公里。全县公路建设三年迈了三大步。三年间共修建通乡油路2条123公里,通达工程13条113.6公里,通畅工程33条194.8公里,大中修改造项目8条74.1公里,工程总投资10894万元,其中省市交通部门投资8438万元,地方配套2456万元。现在,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99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2.6公里,低于甘肃省公路网密度。其中:省道2条100公里,县道7条391公里,乡道36条411公里,村道1093公里。油路887公里,占45%,通油路乡镇17个,通油路的行政村达到138个。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各乡镇,贯通干支线,连接县内外的县、乡、村、社四级公路标准化网络。全县95%的乡镇、56%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油路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告别落后闭塞的交通状况,走上了平坦的柏油马路。通村油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面貌,较好地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善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推进实施提供了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