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首,走进武威广袤的农村,只见一条条公路进村入社,方便了农民;一座座日光温室,让农民的钱袋子日渐鼓起来……2011年,武威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按照市委实施“三大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的思路,突出调结构、修公路、兴水利、建新房、抓扶贫、促增收,确立“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实现传统农业向节水高效农业的跨越,一曲曲新农村建设的动人乐章在武威大地上奏响。
调结构:建立新的主体生产模式
记者来到民勤县泉山灌区,红沙梁乡高来旺村村民马维清说,他家过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瓜类,一年下来收入只有1万多元,现在种植棉花和向日葵,同样的土地面积,收入却翻了三番。
2011年,市上因地制宜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幅压减小麦、大麦等低水效作物播种面积,稳步扩大瓜菜、种子、马铃薯、棉花、油料等高水效作物面积,着力构建与水资源规律相适应、粮经作物合理搭配的种植业生产结构。全市优质瓜菜、双低油葵、加工型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251.25万亩,较上年增加11.23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达到68.5%,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47.68万亩,较上年增加7.31万亩,农作物粮经比由上年的61.6:38.4调整到59.7:40.3,高效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面积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全面实现了重点治理规划提出的65:35的近期结构调整目标。同时,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大力发展以酿造葡萄、红枣、黄冠梨、枸杞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全市新建特色林果基地12.05万亩,超额完成了10万亩的计划任务,新开工建设设施农业近10万亩,是历史上工作力度最大、建设规模最大、质量标准最高、示范亮点最多、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
修公路:努力构建城乡交通网
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政策以及支持藏区发展、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认真谋划交通建设项目,积极与省交通部门衔接,争取了一大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落地武威。徐古高速、双营高速、金武高速、西武高等级公路、金大快速通道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和运输站场项目相继落地武威并开工建设。至去年底,全市95个乡镇、1144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通油路的乡镇与行政村分别达到93个和559个;加大乡镇客运站建设力度,目前累计完成新改建乡镇客运站32个,完成投资1280万元。武威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心,总投资5113万元,规划建筑面积6635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用地挂牌出让工作,正在报批初设和施工图设计。
兴水利: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011年,武威市凉州区、天祝县通过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第一批、第二批建设项目,凉州区实施田间渠灌工程2.83万亩,完成投资1669万元;天祝县修建小型水源工程6处,铺设灌溉管道48.8km,修建各类建筑物1267座,完成投资2000万元。古浪县已连续3年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项目。
在农业综合开发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中,实施了古浪县古浪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天祝县金强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两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灌溉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其中古浪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772万元,金强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将于今年3月中旬开工建设。同时,全面完成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年度建设任务,精心组织实施了凉州区杨家坝河、金塔河,古浪县大靖河、马家磨河,天祝县金强河岔华段等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完成投资7841万元。完成梯田建设3万亩,是2010年0.45万亩的6.6倍。全年完成末级渠系配套1388公里,使全市农田末级渠系配套率由47%提高到51%。
建新房:新农居扮靓新农村
记者在凉州区金沙乡金沙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徐银山介绍说,该村计划用5年时间,修建
280套楼房,让全村90%以上的农户搬迁入住。目前已建成小康住宅楼3栋,80户村民喜迁新居。
近年来,全市上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完善保障机制,共改造农村危房5.5万户。2011年,凉州区以“城郊向城市集中、近郊向小城镇集中、远郊向中心村集中”的基本思路,按照“推广不同模式、打造标准户型、发展特色民居、建设文明家园”为总体要求,突出抓好“选点、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五个关键环节,以区境内主干公路沿线为重点,集中打造农村小康住宅建设新亮点。目前,凉州区共确定示范点144个,已动工示范点101个、6195户。
抓扶贫: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记者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项目区,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映入眼帘,紫红色的彩瓦屋顶分外耀眼,干净的玻璃窗户闪闪发亮。
2011年,武威市以项目建设、产业开发、劳务移民、教育扶贫为重点,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项目整合,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市完成减贫1.58万人。李生俭是从十八里堡乡铁柜山搬迁到黄花滩生态移民项目区的移民,他告诉记者,以前住在山上,交通十分不便,学生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遇到下雨下雪天就没办法上学。现在搬到了生态移民区,有了新房子,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据了解,目前古浪县已搬迁移民887户40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