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智能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于8月1日正式投运后,引起了广大市民特别是有车一族的广泛关注。8月20日,兰州市交警支队就该系统运行情况向部分省市新闻媒体进行了通报,并就市民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处罚的公正性,所有被系统抓拍的交通违法行为都经过了人工二次识别。针对坊间流传的建设该系统是为增加罚款额一说,兰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张欣予以否认:“目前,兰州市的道路交通秩序已明显好转,这是建设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初衷,罚款绝对不是目的。”
非现场执法重在整顿交通秩序
“6月28日至7月31日试运行期间,全市共抓拍违法行为29万余起,而8月1日系统正式启用后,平均每个路口每天抓拍的违法行为数已从运行初期的1100余起,下降到200起以下。”张欣强调,政府建设非现场执法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有序的交通环境,绝不是以罚款为目的,虽然该系统是以BT模式建设,但系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归政府所有,同时,所有的处罚都是基于违法事实。
他说,非现场执法系统启用后,兰州市驾驶员任意穿插夹队、逆行的现象少多了,大多数路口都在自觉排队通行,“任我行”的情况得到了很大改观。
非现场执法系统投运后另一项变化是,交通肇事逃逸案变得容易破获,事故责任认定也更加准确。根据通报,自6月28日系统运行至今,该系统已协助破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4起,还原交通事故现场2起,解决群众求助26起。
非现场抓拍均进行人工二次确认
非现场执法系统会不会出现误判?系统怎样抓拍司机未系安全带?相信这些都是市民关心的具体问题。通报会后,记者参观了位于兰州市交警支队办公楼内的非现场执法系统数据采集中心,并对其运转流程进行了了解。
“他们正在对系统自动抓拍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人工确认。”兰州市交警支队科研所副所长李周智指着几名正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员说,所有被系统抓拍的违法行为都要经过人工确认。据介绍,非现场执法系统能够对违反信号灯通行、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违反禁止标志标线行驶等进行自动抓拍,并产生一组图片。在人工确认时,工作人员首先要识别现场交警手势,判断车辆是否是按交警指挥行驶。对部分转弯半径较小的路口,若车辆小幅压线被抓拍,工作人员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网开一面”。而对系统抓拍的未系安全带的图片,工作人员则会一遍遍放大,仔细甄别。
据介绍,从8月1日至今,经确认并录入交通违法处理系统的交通违法行为不足1万起,而系统总抓拍量达15万起。市民若对判罚结果存疑,可向交警部门提起行政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