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作为省会的中心城区,有大量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居民小区,楼群密集、道路狭窄且不规则,停车难、行车难已成为社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
今年以来,历下区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交通微循环改造的实施意见》,共投入4亿元,加快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交通微循环改造,增加交通管理力量,全区拥堵报警率同比下降12.8%。
社区“微循环”疏导“大交通”
历下区在辖区内具备条件的18个开放式居民小区中开展交通微循环改造工作。目前,全区二环东路以内已有燕山社区、佛山苑小区、青后小区等14个社区完成了微循环改造,改造社区道路31.34公里,施画交通标线50580米,设置交通标志555块,规划停车泊位1087个。社区交通区域“小循环”已向社区间交通“大循环”拓展延伸,“主干道为纲、微循环架网”的道路交通体系也正在形成。
针对齐鲁医院周边的道路情况,历下区施行了“大中小”的交通微循环网络。“小”是指在齐鲁医院内实行院内交通微循环;“中”是指在其周边的南新街、西双龙街、东双龙街实现社区交通微循环;“大”是指在文化西路、泺源大街、趵南路、上新街实行城市交通微循环,从而畅通城市交通动脉。
民警康睿告诉记者,燕子山小区内有4所学校,对社区微循环的设计要求更高。从2009年率先在全市实行社区交通微循环以来,燕子山小区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环一横”的微循环格局,已将社区内8条道路中的4条改为单行,将7个进出路口中2个易拥堵路口改为1进1出,学校周边道路在特定时间按规定方向行驶,形成了以燕山街道办事处和燕山派出所之间逆时针旋转。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通行能力
今年以来,历下区先后对按察司街、山大南路、花园庄东路等28条主次干道、城区支路实施了改造提升,修复养护车行道7.7万平方米,在旅游路、泺源大街等主干道安装了中央隔离护栏(或绿化隔离带),对经十路试点实施了逆向可变车道改造,路网结构得到优化,道路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完成主次干道交通疏导工作的同时,历下区继续统筹交通资源,寻找地上地下可利用空间,投资2.9亿元,开工建设了燕山学校、舜井商厦等4处地下停车场,建成后将向社会提供1300个停车位。记者在燕山学校公共停车场施工现场看到,地上附属设施正加快建设,地下停车场主体工程已开工。燕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停车场共投资7500万元,预计明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停车场在燕山学校操场地下,出入口均在主干道上,完全不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此外,汇波小学公共停车场地上建筑物已拆除完毕,正在完善有关施工手续;舜井商厦、辅仁学校地下停车场主体已基本完工。
强化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
硬件设施完善靠建设,整体提升、巩固成果靠管理。据了解,去年12月中旬,历下交警大队改变了以往按主次干道划分管理区域的工作模式,转为参照办事处辖区划分管理范围,以往被遗忘的背街小巷也纳入了交警的管理范围。
由于历下城区交通复杂,车辆多、路口多,警力不足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该区投入近300万元,通过报名、考核、录用等程序招聘了100名交警协警,充实到9条重点道路、24个重点路口,协助民警疏导交通。
千佛山街道相关负责人指着被贴上罚单的车辆告诉记者,不仅违规停放的车辆会被贴罚单,而且在每个路口都有监控摄像头,目前已与交警部门联网,如有违规逆行,可以按照相关交通法规对驾驶员进行处罚。
此外,各街道办事处充分挖掘辖区资源,为辖区交警中队提供交通警务室,按照10分钟社区生活圈设计,建立社区交通服务站,把涉及交通管理的办理相关证件、缴费、事故处理等20多项服务内容引入社区,建立“社区里的交警队、家门口的车管所”式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