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赣州,聚敛之地:三脉(武夷、南岭、罗霄)相拥,三水(章、贡、赣)相绕。
聚敛之地,兴盛之地:北方来的客家繁衍之火,在此光大,生生不息;井冈山上下来的革命之火,在此燎原,红遍中国;大宋传承的文明之火,在此永驻,历久弥新……
聚敛而勃发,兴盛而奋进。站在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征程,赣州正复兴着自己的大城文明,开创着自己的大城时代:
大交通已构筑,告别百年孤独,赣州重塑枢纽地位。
大产业已启航,告别粗放经营,赣州以科技赢未来。
大管理已奠基,告别脏乱冷漠,“三治三送”让赣州美在当下,灿烂在明天。
赣州东磁稀土有限公司生产线
本报记者梁振堂摄
大交通,让四省通衢不只在地图上
尽管晚了一百年,但终究还是来了。
20世纪末,京九铁路这条钢铁巨龙穿越了关山重重,赣州在孤独了百年之后,终于得到复兴的机遇。
而这个机遇本来是在一百年前的。19世纪末,晚清政府在修建京广铁路时,汉粤(武汉至广东)段设计走向初为武汉-南昌-赣州-广州,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改道湖南。
这场赣湘之争,改变了两个省的命运,而受打击最重的无疑是赣州,没有京广铁路,也失去了京杭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梅关古驿道-珠江黄金水道,峻岭重重之中赣州由交通枢纽沦落成了边陲旮旯。
重读历史,是以史为鉴: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以交通文明作为先导的。享受了黄金水道带来的千年荣华,也咀嚼了干道旁落带来的百年孤独,赣州比谁都明白,没有交通支撑,所谓的四省通衢,只能是地图上的圈圈。
大城崛起,复兴文明,首先是大交通的崛起,成为每一个赣州人的发展共识。
京九铁路只是一个铿锵序曲,它引领赣州南进北突,南面通向了珠三角,北面连通浙赣铁路,通向了长三角。
而往东,一条巨龙也已出现。2005年4月1日,全长290.1公里的赣龙铁路正式通车。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出开发东方大港,规划修建这条铁路,他把这条铁路称为赣闽线。赣龙铁路的通车,打通了赣州通往海西经济区的道路。
这条钢铁巨龙还在延伸,往南直通韶关,连接京广铁路。2009年已开工建设,计划在明年8月建成通车。它将成拓宽赣州连接珠三角的通道,赣州至韶关列车运行时间不到两小时,比现在缩短6小时
与铁路巨龙的铿锵步伐相比,公路巨龙气势一点都不差。
赣粤高速南上北下,连通珠三角、长三角;厦蓉高速东突西进,一头连着长珠潭,一头牵着海西;赣韶等高速公路,又无限地拓宽赣州与珠三角的联系。
立体交通格局已经形成,让赣州成为了珠三角北上,长三角南下,闽三角西进的大通道。由此,赣州将成为赣粤闽湘边际地区的十字型交通枢纽。
赣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处于多条交通大动脉上的赣州,将成为江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周边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赣州将依托其交通商贸的优势在四省边际地区发挥更大作用,进而在该地区竞争中当仁不让地充当排头兵的中心城市。所以在规划中应当明确赣州在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所扮演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角色,这将推动赣州城市的迅速成长。
江西财经大学相关专家认为,赣州作为我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发挥龙头城市作用,抢占发展制高点。只有建成了特大型城市,才能奠定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才能有省内乃至四省边际区域强劲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赣州积聚和交汇。
以赣州为中心,方圆200公里的10万平方公里近2000万人口区域内,目前尚无一座特大城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塌陷区”。在这个区域内,谁率先成为一个特大城市,就有可能吸引和辐射其他周边城市。四省通衢的赣州同时又处在国内几个主要经济板块沟通的主通道上,这为赣州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腹地和空间。
大产业,撑起大城崛起的经济脊梁
产业,大城崛起之本。大城如果没有大产业支撑,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这是多少大城在历经兴衰后得出的“铁律”:城市衰落往往根源于产业衰退,崛起也肇始于产业蝶变。
GDP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119.5亿元;财政总收入128.3亿元,增长15.3%。2010年,赣州市获得了一份不俗的经济“成绩单”。
但是,赣州市主要领导坦言:赣州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只有突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才能撑起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脊梁。
什么产业才能担当大城崛起的根基?赣州首先把目光锁定在了高端矿产产业,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优势,形成钨和稀土及其应用产品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大产业”格局,成为助推大城崛起的巨大势能。
赣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赣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钨产业和稀土产业战略基地,进一步整合和利用优势资源,对钨、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实施总量控制开采,发展高新矿产经济。
赣州是一片让人羡慕的红土地,有着“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称号。一代伟人邓小平曾自豪地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话曾让赣南人倍感骄傲。然而,多年来,赣州钨、稀土产业向下游延伸却是步履蹒跚,地下藏满“黑珍珠”,没有串成“金项链”。
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这也给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战略转机。可以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战略资本,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海西经济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的部署,也为赣州打造大产业拓展了空间。
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钨和稀土产业,相关部委也出台了整合、管理和扶持措施,为赣州做大做强钨和稀土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赣州的矿产资源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钨、稀土、萤石矿等资源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做大做强高端矿产产业,需要推动资源开发与科技创新的嫁接。7月份,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国内稀土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成立的稀土新材料研发中心在赣州成立,将以稀土功能材料为研发方向,开展稀土陶瓷金卤灯相关材料、红外透明材料等课题的研究和开发。
做大做强高端矿产产业,需要集群化发展,形成赣州特色的大有色产业。眼下,没有一家整车生产企业的赣州,把新能源汽车列入了重大支柱产业,直接站在全球朝阳产业的前沿。原因是赣州拥有稀土以及高性能永磁材料,锂、钴、铜等新能源汽车组件的核心基础原料,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明显。现在赣州已经引进了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配套企业,正在加快产业招商步伐,加强与国内外汽车产业重点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生产厂家。
赣州稀土和钨产业链不断延伸,走向了开采有序化、开发高端化、应用系列化、发展集群化的良性轨道,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一大批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发光材料、新型光源等企业不断向赣州集聚,正在朝着世界知名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
2010年,赣州稀土、钨等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增长,全年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59亿元,同比增长70.68%,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首次超越包头市列全国同行业首位。
赣州打造全国钨和稀土产业战略基地迸发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
大管理,“三治三送”让赣州美在当下
人类选择或者说热衷于城市化,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城市化能让资源配置更集约,生产效率更高。但时下,许多人一提起城市化,首先想到的却是城市病:拥堵、脏乱差……困在路上的人们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城市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大城之“大”,不仅仅体现在面积和人口的数字上。衡量一座城市的大小,既要看“体量”,更要看“质量”。如果交通拥堵不堪、规划杂乱无章,即使面积再大、人口再多,也只是一座“小城”。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廖进球说,对于高速成长的城市来说,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同样是人口快速增长,同样是城市面积的大规模扩张,增长模式不一样,运行的效率就大不相同。这就需要当政者有前瞻性、国际化的视野来看待现在选择的城市发展路径。
围着一个中心,一环套一环地修路,居住小区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房子一幢接一幢地建设,公共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这就是许多大城市的“摊大饼”发展模式,北京、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现在深受这种模式之累。
政府机构、写字楼、商业等公共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市中心,而很多人却居住相对偏远的地方,如此一来,每天上班时间,很多人流向市中心拥挤,而下班时由从市中心往外涌,每天好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从而加剧了交通拥堵,其他城市管理也随之出现。
廖进球说,一个集约高效的城市扩张模式,应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城市不是由一个“发动机”推动,而是由几个“发动机”共同驱动,发展就显得更富活力,每个组团都具有相对完善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工作、居住、休闲、交通等各种需要,这样不仅可以分解一些业务,也可以分解人流。
如果把城市化比作一列火车,那么城市规划就是铁轨。轨道的刚性越好,火车头的动力越足,大城崛起的速度就会越快。
赣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投入上亿元资金,以世界眼光,通过国际招标编制出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设计。
在“大城”框架设计上,赣州采用前瞻性宽视野来规划,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新发展模式,一改传统城市由单一中心向外拓展的“摊大饼”模式,确立了“组团发展、轴向推进、网络联结”的建设理念。
与前瞻性规划相比,赣州创新管理模式更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着眼于未来的眼光与气魄。
赣州大城崛起的模式,走的是跨越式发展之路,四五年之内,要实现由五六十万人口向百万以上人口跨越。在这过程中,借助经济的支撑和城市经营理念的提升,城市硬件设施比较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但城市管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这块短板不易得到加强。
管理、服务百万以上人口,与管理、服务五六十万人口相比,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量的增加会催生出质的变化,难度也是呈几何级递增的。这对于习惯了在五六十万人口规模背景下管理、服务城市的政府而言,是个挑战,因为跨越式的发展留给他们摸索经验、沉淀经验的时间并不多。
赣州市委、市政府在大城崛起发轫之初,便敏锐地把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等软件提升到与基础建设等硬件相对等的地位,着力通过“三治”,治脏治乱治堵让城市更整洁更顺畅,通过“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让城市更温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历史将证明“三治”、“三送”的非凡意义,在赣州大城崛起过程中,它们发挥的是软件奠基的重要作用,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在发展之初,就敏锐地抓住了城市管理症结的核心,对症下药;二是政府决心之大,体现了为民执政的理念;三是全民参与,锤炼了一支能打善打硬仗的队伍,这是今后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一笔宝贵财富。
大交通,给了赣州驰骋的空间。
大产业,给了赣州向上的动力。
大管理,给了赣州成长的润滑。
赣州大城崛起,犹如章贡合流之势,不可束缚;赣江滔滔之途,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