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各个交通路口,众多志愿者协助交警劝导人们文明通行;在各个社区,不少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拔杂草、除“牛皮癣”;在各个大街小巷,城市管理人员制止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我市自开展创建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以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着。
加强保障力
为创建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我市不断完善举措,强化保障,创建活动有声有色。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在人力、财力、组织等方面全力保障,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创建工作动员会,积极发动市民参与,印发调查问卷10多万份、散发倡议书20多万份,群发手机短信200多万条,在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并对创建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做到“每周有检查,有通报”,处理落后,表彰先进;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三年来全市投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资金达500余万元。
提升承载力
近两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投入超过300亿元,各类基础设施、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文明创建工作重点突出,文明城市的承载力不断提升。
每年3月5日前后,我市均启动学雷锋大型活动,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典型的生动局面。今年5月份开始,全市开展了“学习雷锋树新风,‘六城同创’促赶超”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市各行各业中评选“我身边的雷锋”系列先进典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文明餐桌活动和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大力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赴高校巡讲、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先后举办“第二届九江市道德模范、九江市首届十大爱心人物、十大公益慈善单位”评选表彰活动;并广泛发动全社会发现、推荐和评议“身边好人”,目前我市已推选身边好人300多人,3年来我市共有9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志愿服务。我市成立了志愿者(义工)联合会,组建了130多个志愿者服务队,170多家文明单位30%的员工成为志愿者,市区共招募发展志愿者5.9万人,先后开展“关爱他人·服务农民工”、“关爱社会、爱心送考”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市网络协会,会员达120多家,组织成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300多人,为监测网络文明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经过连续几年的倡导,城区乱烧纸钱、乱放鞭炮等不文明的祭祀方式也基本销声匿迹。
优化软实力
我市特别注重公共环境建设,切实推进公共场所、街巷环境、市场环境等建设、整治和管理,不断优化公共环境,提升文明城市的软实力。
重点整治“两声三乱”。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动,多道防线治理“两声三乱”(麻将声、鞭炮声,乱停、乱摆、乱放),特别是半夜搬家炮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重点整治“两湖”休闲区域,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活动,清理占道摊贩累计达150余家,戏班30多个,收缴音箱和扩音设备10多台,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重点强化城市管理。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垃圾广告、建筑工地、交通运行、车辆停放、尾气排放等八大整治活动。2.2公里长的大中路步行街经过改造治理,面貌焕然一新,经营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我市还致力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交通秩序,倡导文明乘车乘船,先后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行车接打手机整治等系列活动,并在重要路段、交通路口长期安排志愿者开展交通引导服务。
增强凝聚力
我市坚持把文明创建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突出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创建,建立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优质的便民服务,增强文明城市的凝聚力。
在全市小区、社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邻里互助、联谊活动,活动走进群众,节目贴近生活,形式开放包容,直接受众10余万人,互动氛围热烈、群众参与度高,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社区居委会建立治保会、调委会等群防群治队伍,友善对待外来人员,加强社区巡查,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在全市窗口和公共服务行业大力开展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了大型便民咨询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引导各窗口和公共服务行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方面发挥模范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