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警务改革是辽阳市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决策部署,从去年10月启动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该市将城区警务改革作为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的根本抓手来深入推进,用改革的思想破坚冰,用创新的方法求发展,有效破解了制约改革成效的难题,紧紧抓住人民满意的主线,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在辽阳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期以来困扰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力不足、经费短缺、民警职级待遇偏低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此基础上,为切实保证“社区警务专职化、打击犯罪专业化、治安防控专群化”,辽阳市公安局精心谋划、科学部署、创新管理,使改革后的警务模式成为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的基础工程。
做好“十个依托”,确保社区民警在百姓家门口保平安
社区民警真正沉到社区仅仅是社区警务改革的一个方面,市公安局通过做好“十个依托”,充分发挥了社区警务的最大社会效益。
依托小区物业建立25个警务室。既便于共享物业视频监控资源,又利于点对点指导物业进行安全防范,通过业主委员会发动群防群治;依托学校门卫和保安室,设立校园警务室。实行“派出所领导兼职,警务室辅警专职,校方领导主管,校园治安员专管”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同时发动在校学生成立“小小警队”,在学生中普及安全理念;依托警务室设立“警民一拨通”。群众可根据不同需求,不用拨号,按动相应按钮就能分别与110指挥中心、派出所和社区民警通话,方便群众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报警求助;依托警用自行车进行流动管理。购置300辆自行车配发给社区警务室,提高偏僻小巷和平房区等治安盲点的见警率,及时对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依托互联网设立房屋租赁服务中心。开展免费房屋租赁中介服务,实现租赁双方在警务室签订合同,既方便群众,又便于社区民警采录出租房信息。依托警用地理平台开发出租房屋个性化应用。将出租房屋分为重点户、关注户和放心户三级管理,分别用红、黄、蓝三色上图,根据颜色分布划定重点区域,增强了出租房屋动态管控能力;依托人民群众收集基础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民警的信息采集效率和质量,有效地推动了社区的平安建设;依托社会资源整合,提高实有人口管理水平。以社区为单位,综合各社会部门的人力资源信息,全面落实了实有人口动态管控和服务的工作机制;依托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进行评议。根据群众反馈意见,在社区民警中评选安全防范之星、治安管理之星和服务群众之星。依托社区民警、辅警的年轻化,打造充满活力的社区警队。警务改革后,社区民警平均年龄32.5岁,社区辅警平均年龄26.8岁。充分发挥年轻同志学习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优势,使之成为社区警务工作的主力军。
突破“五个瓶颈”,保证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刑侦民警既要下沉到基层,又要形成“一个拳头”,专门侦破涉及民生、百姓关注的多发性侵财等中小案件,有五个难点需要突破,市公安局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实践,有效解决了这几项瓶颈问题。
突破了刑侦中队单独立户生存难的问题。全市白塔、文圣、太子河、宏伟、弓长岭5个城区分局专门设立10个刑侦中队,全部与派出所合署办公,每个中队具体负责2到4个派出所辖区一般刑事案件,既体现了分工负责,又方便诸多资源共享;解决了发案出警慢的问题。刑侦中队民警与派出所民警同时进入案发现场,便于案件的落地查控,做到了以最快速度出警,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在第一时间完成交接,有效避免了贻误战机和推诿扯皮;解决刑事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将各城区分局从事过刑事技术的民警全部回流到刑侦中队,通过以老带新和集中培训等形式,保证每个中队都有两名技术人员,做到勘验现场不等不靠、及时有效。解决了情报信息落地查控的问题。在分局刑侦大队增设情报中队,专司情报信息工作,同时在各刑侦中队设立信息联络员,实现了情报信息的及时落地查控和迅速反馈;解决了中小案件有人办理的问题。改变过去全员上阵破大案的做法,将各类刑事案件分级落实,特别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中小案件,逐一落实到刑侦中队和责任民警,实行捆绑包案,实时监控案件进展,做到不仅破大案,还要破小案,确保案案有人管,件件有人办。
强化“五项举措”,构建立体网格化城区巡防体系
市公安局根据治安情况设计巡防警力的疏密,采取实际举措构建立体化的巡防体系,从治安防范到安民护民,确保街面可防性案件发案有效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强化情报导巡。在全市城区规划15个巡区,在每个巡区内构建不同数量的治安信息点,依据群众反映治安情况和情报分析研判结果,制定动态巡逻方案,以情报主导巡防警务;强化定点辐射。在城区主要街道路口和重点地段设置10台流动警务车,集监控、摄像、GPS定位、视频传输等多功能于一体。一方面开展24小时防控,辐射周边区域;另一方面前移便民窗口,受理群众求助;强化科学防范。城区街面巡逻车从改革前的8台增加到46台,增加巡逻密度的同时,还在所有巡逻车上安装LED屏,24小时滚动播放法律知识、治安防范信息和公安便民举措,使之成为治安流动宣传点;强化标识统一。对登记在册的“4050”人员、治安联防队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统一组织在城区97个社区内全天候开展巡逻防控,有效串联起市内12个交通岗点、8条主要街路和15个巡区的巡逻网格,最大限度地打压现行违法犯罪的活动空间;强化监督评议。在全市城区各社区内聘请194名社区监督员,对公益性岗位的社区巡防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随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规范管理模式,建立警务改革的长效运行机制
城区警务改革关键在于人,辽阳市公安局在提升“社区、刑侦、巡防”三警单兵素质和工作绩效上下功夫,确保警务改革的长效有机运行。
开设岗前培训“大讲堂”。统一编印12类《民警岗前培训》教材和4类《民警岗位规范》,统一制作5类《民警走访记录》、《信息采集记录》等文案,通过“大讲堂”的形式,组织集中岗前培训,考试成绩合格者上岗,不合格者待岗,补训直至合格;实现网上考核“全覆盖”。市公安局与东软公司联合研发了“警务考核软件”,对“三警”200多项工作全部实行网上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每月评选“十佳”三警,在全市隆重表奖,营造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出台激励政策“重基层”。在社区民警中设立警长,在刑侦民警中设立探长,在巡防民警中设立巡长,“三长”从表现优秀的“三警”中产生,治安副所长、刑侦中队长、巡特警中队长从表现优秀的“三长”中产生。在社区连续工作一定年限以上并业绩突出的社区民警,优先提拔使用或优先晋升非领导职务,大力激发民警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推进管理创新,城区警务改革成效初显
通过深入开展社区警务专职化、打击犯罪专业化和治安防控专群化工作,全市初步形成了社会治安“党政领导、公安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良性格局。公安工作呈现四个方面可喜变化:一是信息采录实效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城区警务改革以来,共采录已确认合格的各类信息8.5万余条,环比增长近3倍;二是维稳效能全面强化。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全市治安形势实现了“三降两升”,即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8.43%,“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1%,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9%;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提升25.14%,治安案件结案率同比提升37.8%;三是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在年初社会治安状况和群众满意度调查评议中,辽阳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达到前所未有的96.98%,位居全省第一;四是警务改革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公安部《公安内参》和《动态清样》头题刊载了辽阳市公安机关做法,黑龙江、云南、四川等地公安机关先后前来观摩考察,省、市领导也多次批示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