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什么文化,就想说句感谢,感谢上级组织帮我们解决了吃水的难题。 ”3月20日,辽阳太子河区望水台街道段夹河村村民周常琴回忆起以前寒冬酷暑排队挑水的情景,感叹不已。
初春时节,记者在辽阳市的“后进村”采访,不禁眼前一亮:光亮的柏油路在村里蜿蜒伸展,崭新的村部豁亮整洁,信心十足的村干部激情满怀,尝到甜头的村民笑容四溢……
其实,这些触目可及的欣喜变化只是辽阳市后进村转变的一个缩影。 2011年初,该市把后进村转化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确定45个党组织相对软弱涣散的后进村,作为此次重点整顿建设的对象。
在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中,该市着力抓好各级组织、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资源整合,整合市直各部门资源,确定了45个部门单位直接对口帮扶45个后进村,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与市直部门交叉互动,重点抓好有关政策的贯彻、资金的配套、项目的落实和管理,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踊跃参与。
整合各级组织资源,四级联动帮扶后进村。该市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和责任体系,市县(市、区)乡分别成立整顿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逐级明确工作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
在后进村整顿过程中,该市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目前,45个后进村新发展党员2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6名,已调整村党组织书记6名,全部选派了第一书记,其中市部门选派11名。该市还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实行先进村帮带后进村。该市共确定48个达到“五个好”标准并且有一定的致富项目或产业示范基地的先进村党组织,与45个后进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整合部门单位资源,切实帮扶改进后进村。辽阳市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推进全市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的意见》,建立市直部门可用资源定期发布制度,每半年将市直部门可利用的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情况汇总进行发布,供后进村党组织按需选择,市委分类调配36个对农村有职能优势的市直部门资源。
针对山区贫困村,该市扶贫开发办牵头,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致富项目的村,该市农委牵头,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种植、养殖等项目;针对交通条件较差的村,该市交通局、市公路处等部门和单位牵头,强化乡村公路建设;针对村民饮水条件较差、灌溉和排水等水利设施落后的村,该市水务局牵头,新上或改造自来水管道,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目前,该市已有11个后进村兴建了水利设施,其中有5个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近万人的吃水难问题。
为改善后进村的硬件设施,该市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投资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1处;新建7个文化广场,14个文化书屋,新建卫生院和卫生所各1个,并为每个后进村都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据统计,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启动以来,在有关市直部门的合力推动下,该市共投资4350万元,实施各类后进村帮扶项目117个,完成86个。
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形成帮扶合力。该市根据后进村的实际,在条件适合的村,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运作模式,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以此推动后进村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市45个后进村已成立专业合作社13个。按照“自主自愿、双惠互赢”的原则,该市还引导27个企业与27个后进村进行“村企对接”,结成帮扶对子,发挥企业优势,帮助后进村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各帮扶企业已向后进村投入资金468万元,帮助后进村82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不仅如此,该市还积极动员企业家、爱心人士、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帮助后进村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省移民局、辽阳市农委、辽阳市中医院等单位和部门多方筹措、合力帮扶,共筹集资金29万元,帮助辽阳县隆昌镇吉祥村建成了该市第一个村级医疗卫生院,方便了村民就地就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