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箭头”安徽马鞍山,10日正式启动该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使得原本在安徽16市城区面积处于末位的城区面积翻番,从353平方公里新增到704平方公里,主城区与江苏的边境接壤由原来的50.6公里增加到103.2公里,使其离江苏南京更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更便捷。本期,让我们聚焦“马鞍山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透视与展望区划调整将带来的新变化、新发展。
【 】
直击 区划调整孕育发展新动力
马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该市的社会各界有何反应?日前,记者专程赴新成立的博望区进行了现场采访。
办公因陋就简 工作马不停蹄
9月12日,马鞍山市博望区成立,新的区委、区政府一班人马陆续到岗就位,面临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把新区的牌子挂起来。新区政府因陋就简地租用了当地一家四层楼的酒店,一边改造一边开始工作。
13日上午,记者驱车从江苏南京进入安徽马鞍山新成立的博望区,沿途“热烈庆祝博望区成立”的横幅十分醒目,当地百姓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马鞍山博望区政府办公楼前,记者看到,人们忙碌地把办公桌椅往楼上搬运,刚到位的工作人员已在进行简单装修的楼里办公。
虽然,新区政府还只能在租用的办公楼里过渡,但新区项目管理办却一刻也没有停顿,宁马一体化合作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博宁通道、宁丹快速路作为独立选址项目正在完善前期工作,博宁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正式入选马鞍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皖314省道已经开始改造。宁马围绕石臼湖的合作开发、水利枢纽、大桥建设项目,已进行数据测量和地质勘探……
两个“丹阳”合作共建
南京与马鞍山市各有一个丹阳镇,现在,南京市江宁区的丹阳镇已调整为横溪街道的一个社区,马鞍山市的丹阳镇也在新的区划中划入市区。9月13日,记者从江苏境内的江宁区丹阳新区进入马鞍山市丹阳镇,“车过丹阳路就跳”,新闻采访车只能减速慢行。
“目前,两个丹阳区在合作共建!”南京市江宁区丹阳社区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安徽丹阳和江苏丹阳就基础设施、旅游项目开发、老城区旧城改造等多个项目进行合作共建,打造城镇一体化。
马鞍山市副市长杨跃进介绍说,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将博望、丹阳、新市3镇划入市区,无疑为这一地区城乡一体化带来新的机遇。博望区本身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6.3%,进一步发展可以大量吸纳周边群众进城就业,具备建设产销一体新城区的条件,可以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同时,博望区有山、有湖,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很好,可以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现代生态农业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博望区与现有主城区有自然山水间隔,可以相对独立建设成一个副城区,为马鞍山形成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奠定基础。
新区划冀望新发展
9月13日,记者还在马鞍山市现场采访了当地的多位官员与市民。
“新区成立打造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博望区项目管理办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他们共有宏达保温材料、宁阪特殊合金、力霸机械、宝丰管桩、纽兰德年产3万吨醋酸盐、赛法尔光电、鼎邦半导体、八卦生态园、董永文化园、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基地等10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其中宏达保温材料作为市重点项目已于今年7月底顺利竣工试生产;力霸机械作为稳增长促发展市领导牵头项目已完成征迁工作,正在进行场平阶段,目前正在联系企业完善前期工作;宝丰管桩正在开展企业注册;其他项目正积极完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
博望区政府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对于博望区来说,可以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升群众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按照城市的标准加快推进学校、医院、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他介绍说,行政区划调整后,博望区将在长三角的范围内,按照国际标准来谋划发展,努力建设产城一体新城区。将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强与南京产业与市场的对接,积极参与南京空港新城的分工与合作,把南京乃至长三角的资源吸引过来,着力打造马鞍山市东向发展的门户。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很多市民对马鞍山的此次区划调整都十分关注,“马鞍山市区变大了”“与南京更亲了”“希望今后发展更好,收入更多”等成为市民们热议的话题。本报将继续关注、跟踪马鞍山区划调整带来的新变化。
本报记者 桂 冕 陈 阁
9月10日,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马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该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正式启动。从即日起,正式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和博望区,其中,马鞍山市区的面积与人口双双增长一倍。目前,行政区划后的相关后续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背景:
城区面积偏小 发展空间不足
据了解,马鞍山市自1956年设立后,经过1983年、2001年和2011年三次大的区划调整,形成了3县3区行政格局。马鞍山市区面积仅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73%,在安徽省内16个城市的城区面积中,仅比铜陵市多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明显偏小,发展空间严重不足,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金家庄区属于老城区,而且是该市的主要工业区,可供建设的用地不足2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生产区和生活区交织在一起,亟待重新规划调整改造。博望虽作为马鞍山紧邻南京市及空港新城的前沿地区,但长期以来城镇化水平赶不上工业发展的速度,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滞后,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需要,更难以承接东部和南京产业转移。
内容 :
调整后市区面积扩容一倍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为:一是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调整后,花山区人民政府驻霍里街道秀山大道166号。辖解放路、湖东路、沙塘路、桃源路、霍里、江东、塘西、慈湖、金家庄9个街道和慈湖乡,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口37.5万人。二是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的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新设立的博望区人民政府驻博望镇工贸路1号。面积351平方公里,人口18.35万人。
通过此次区划调整,马鞍山市辖花山、雨山、博望3个区和含山、和县、当涂3个县。全市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人口230万,其中市区总面积从原来的353平方公里新增到704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一倍,人口82.5万人。
变化:
花山、博望的发展面临新定位
扩容以后的马鞍山,优化了空间格局,新的花山区作为马鞍山核心主城区,将努力打造成宜居宜商的现代商业中心,新的博望区将努力建设产城一体新城区。
新的花山区作为马鞍山核心主城区,将加快推进现代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和建设一批星级酒店、大型专业和综合市场、特色商业街,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商业设施配套水平,让原金家庄地区商业活跃起来,更好地满足居民购物消费需求。
博望区将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强与南京产业与市场的对接,积极参与南京空港新城的分工与合作,把南京乃至长三角的资源吸引过来,着力打造该市东向发展的门户,带动该区整个产业的提档升级,加快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另外,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开发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产品,努力打造成面向长三角乃至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农产品供应地。
本报记者 张丽娅
聚焦 马鞍山行政区划调整启动
访谈 马鞍山与南京如何实现双赢
马鞍山市区划调整,新成立的博望区紧邻南京禄口机场、空港新城,主城区与江苏的接壤由原来的50.6公里增加到103.2公里,与南京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对接。马鞍山作为安徽省着力打造东向发展的门户,此次区划调整将对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区域合作及差异化发展等方面产生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叶南客及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南京市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张启祥。
叶南客:
马鞍山跃升为核心“增长极”
新增的与江苏接壤的52.6公里,意味着南京与马鞍山城区之间“零距离”对接,使马鞍山从安徽省对接东部发达地区的“桥头堡”跃升为核心“增长极”。
叶南客分析说,在国家发布的长三角区域规划中,提出了南京作为长三角向中西部辐射的门户,而马鞍山则是中西部对接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文化辐射的一个门户,东中西部在此交汇。马鞍山作为大型的钢铁基地,重工业发展比较突出,从安徽省内偏小的地级市一下子做大到七百多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市,此次区划调整,以经济产业辐射为出发点,促进城市发展,更加合理。“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将产生积累效应和集聚效应。通过此次区划调整,马鞍山跃升为中心城市,产业做强,行政力提升,人口更集中,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讲,马鞍山区划调整让安徽的经济整个东进更进一步。安徽打着两张牌:一张是中部崛起牌,一张是泛长三角牌,沾了东部长三角地区的光,又享受中部崛起的政策,同时巧借中心城市马鞍山与南京重要的空港经济对接,把马鞍山建成安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叶南客分析说,通过马鞍山跟南京对接,安徽将参与南京空港的分工合作,承接空港仓储、物流等一系列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改变区域间经济要素和资源优势相互隔离的局面,成为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那么,马鞍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将对南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叶南客认为:“坐拥马鞍山核心增长极,有助于南京做大国际化城市。腾飞后的马鞍山将成为南京的一个腹地,腹地经济提高,反过来促使我们产业升级。”
不过,叶南客提醒南京:在空港经济做大做强的同时,也有其反作用力,“往往城市之间越通畅,最后却成了过路走廊。南京要避免交通枢纽的大背景下步入走廊经济陷阱。”
张启祥:
“对接”南京需要寻求差异化发展
“马鞍山对接南京,新的博望区要寻求差异化发展。区域分工合作要明确,避免两地产业格局雷同。功能区定位要准确,明确哪些地方适合做轻工业、哪些地方适合做食品工业。”这是张启祥给博望新区的一个建议。“如果功能区定位不准确,以后梳理起来成本更高。”
张启祥表示,“区域合作要可持续发展,得让市场来评判。大都市也好,城乡区域一体化也好,辐射和带动中的整个过程都要尽量规避强求用行政方法,要防止只进不出。培养市场三自机制,即:自发、自愿、自衡。其中,自衡尤为重要,遇到投资偏差和大的风险,市场自身会调整、纠偏,有自衡机制,自己就可以平衡自己。”
张启祥反复强调产业要“渗透”融合,“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不能像一滴融不进水的油,而要像一入水就迅速渗透的墨。”这中间包含优质资源辐射的问题,无论长三角辐射还是南京优质资源辐射,他的观点都是“不求占有,但求享有”。重点在能否自发寻找到这个资源,充分用到这些生产要素。
“南京优质资源非常丰富,但没有很好地扩大辐射力。”张启祥分析说,作为长三角重要经济体的南京都市圈的重要门户南京,有深层次承载辐射的能力,但组织程度应该更缜密,把作用发挥到极致。他建议南京可以以行业协会的方式,去辐射去影响。做到信息通畅,统一定价,统一步骤,从而得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