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无车日”暨第六个“中国城市无车日”到来之际,我省各地都举办了相关活动。 9月22日无车日当天,沈阳市公共自行车体验活动正式启动;大连市民可凭机动车行驶证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辆,市内部分路段对私家车限行……这些举措,对于缓解当地当天的交通压力、改善居民的出行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仅靠无车日的相关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家都行动起来,让绿色出行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记者体验:无车日道路一样拥堵
9月22日,周六。也许因为是周末,沈阳的早高峰来得比平日晚些。家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附近的小赵打算去沈阳农业大学,她告诉记者,早晨8点10分从家出发,一路上都比较顺畅,基本不堵。可当她9点多从沈阳农业大学打车往沈阳市骨科医院赶的时候,路上的车就开始多了,道路也变得拥堵了。马路上车挤得满满的,偶有车辆途中变道,后面的车辆不得不赶紧刹车避让,以防追尾。出租车司机甚至自言自语:“今天的车怎么比平时还多? ”
当天9点10分,记者坐214路车从浑南21世纪广场出发,15分钟后在浑河桥上万豪南约500米处便开始出现轻微拥堵,到达沈阳市科学宫附近,车辆还出现了急刹;9点43分,214路驶上文化路立交桥,记者看到,文化路由西向东方向车辆出现了约1公里的滞留。据了解,平时这个路段的早高峰必堵无疑,有的路口需等3个信号灯才能通过,车速非常缓慢,而当天的车速也并未比往常快多少。
对此,青年大街的一位执勤交警告诉记者,今天虽然是无车日,但他并未感觉路上车流量的减少。从早上高峰时段,到下午高峰时段,市区个别道路还不时出现短暂拥堵现象。业内人士分析,无车日碰上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可能是无车日道路不见宽绰的主要原因。
市民声音:知之甚少但表示支持
无车日当天,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沈阳市民:“对无车日是否知晓? ”、“怎么看待无车日? ”其中有8位表示“不知道无车日是什么概念”,7位市民表示“听说过”,只有5位市民知道当天是无车日。
有两位私家车主表示,通过报纸、网络了解到当天是无车日,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是开车上下班成了习惯,对于无车日还停留在 “概念”上,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市民肖女士说:“公交车多挤啊,还没有座位,还是自己开车舒服。 ”还有几位车主虽然没有开车,但纷纷表示,无车日路上的车也并未见少,况且仅一天的无车日对环保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知之甚少,但多数市民对无车日很支持。市民李尚书告诉记者,他知道当天是无车日,于是出门没有开车。其实,除了无车日这一天,就是平时上班他也会在每周选择两三天不开车,改乘地铁或公交车。他说:“无车日旨在提醒过多的机动车会对环境构成威胁,提倡低碳环保出行。所谓的低碳环保出行,应该是步行、骑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式。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无车日,也希望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更希望每天都是无车日。”市民麻斌华说:“为了出行方便和提高办事效率而买车,其实反倒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是到了该少开车的时候了。 ”
共同倡议:步行骑行发现身边之美
在无车日前一天,由沈阳市环保局发起的 “神采飞扬沈飞老年自行车队环保志愿者迎接无车日环保公益宣传活动”在沈阳北陵公园启动。二三十位老年人,每人一台自行车,每台车上插着写有“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绿旗,沿着岐山路、北陵大街、黄河大街等线路骑行一圈后最终回到北陵公园正门,沿途向广大市民宣传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生活理念。记者了解到,在这个队伍里,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了。他们告诉记者,骑车不但锻炼身体,还能发现我们生活的城市别样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低碳环保。
而在9月22日早上,大连的于女士提前半小时就出了门。因为她要步行送女儿去幼儿园。她说,她买车6年了,每天匆匆忙忙地车来车往,见惯了早晚高峰的拥堵。如今徒步走上街头,突然感觉像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城市。自己每天上班都会经过的广场,每次都是一踩油门就过去了。今天穿梭其中,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她决定以后尽量徒步上下班,少开车。
其实,作为现代公民,像于女士和沈飞老年自行车队这样做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他们正用自己的行动体验着“无车”的快乐,用自己的快乐倡议着“无车”的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追逐着低碳环保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