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危及自己也危及他人。
2011年1月3日,韩某驾驶的吉A99385号大货车沿中东中线路由东向西行驶至英俊小区门前铁路线时,由于疲劳驾驶,其车前部撞上了同向行驶的吉A99371号大货车的尾部,致两车损坏,吉A99385号大货车起火燃烧,致韩某当场死亡。
2011年6月27日,黑龙江省驾驶员张某驾驶黑K50807-黑K0050挂号车,沿京哈高速公路哈尔滨方向行驶至1131公里加900米处时,由于疲劳驾驶与辽宁省驾驶员张某驾驶的辽H63332-辽H9008挂号车尾部左侧相撞,同时与中央隔离带相撞,造成黑K50807-黑K0050挂号车乘车人张某轻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路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省因疲劳驾驶违法行为发生交通事故17起,死亡11人,受伤17人。对长途车辆疲劳驾驶违法行为的管理一直是交通管理工作的老大难。
对于疲劳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我国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七章第十一条)规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不允许驾驶机动车。”
然而由于疲劳驾驶行为不好界定,所以在交通管理中是很难处理的。交警在执法中发现疲劳驾驶违法行为大量存在,特别是客货运输车辆,任凭交警磨破嘴皮子,耐心开导教育,依然有一部分人对此置若罔闻,将生命安全抛之脑后,致使其成为久治不愈的交通事故隐患。
一起起血案,造成的是一条条鲜活生命的瞬间结束,留下的是家人悲伤的泪水和世人无尽的惋惜。对于客货运驾驶员能否施行强制休息制度呢?在国外,这样的制度早已有之。在法国,一些城市对出租汽车、大客车,安装了行驶监控系统,警察可以随时查询司机的驾车时间,如果超过规定时间则必须停下休息。英国对长途汽车驾驶员有严格的规定:驾驶员驾车行驶两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连续驾车4小时,必须强制休息40分钟。这些都能为制定长途客货运驾驶员强制休息规定提供了借鉴。
界定“疲劳驾驶”“三看三问”或可行
常年工作在高速公路、省级公路的交巡警们一提到“疲劳驾驶”都会直摇头。因为无法界定是关键。零点后,执勤的交巡警们只要遇到客货运车辆都会第一时间询问是否“疲劳驾驶”,可仅仅也只能是询问和提示,无法判断,更无法处罚。若有了判断依据,“疲劳驾驶”这一困扰交巡警们的老大难问题或许就会迎刃而解。
界定“疲劳驾驶”,“三看三问”或可行。“三看”:首先,看其神态。过度疲劳会在行车途中产生困倦,表情变化减少、叹气、打哈欠、频繁揉眼睛和眨眼等。对此,执勤民警可从驾驶员的脸色、眼睛血丝可以判断司机是否疲劳驾驶;其次,看动作。过度疲劳会造成驾驶操作动作迟钝,反映迟缓,不灵活、不协调,手握方向盘就变得晃晃悠悠。在巡逻执勤中,执勤民警要紧盯过往机动车行驶的线路,如果发现的行车线路随意变化、频繁变更车道等车辆,就可以断定驾驶员存在过度疲劳、神志不清的疲劳驾驶神态;第三,看反应。疲劳后容易引起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说话缓慢等反应,出现言不由心、答非所问等现象,判别能力、自制力减退,易激动、心情烦躁。执勤民警可根据检查当事人证件、检查车辆情况时,驾驶员说话动作的反应速度得出疲惫程度,初步断定其存在疲劳驾驶行为。
“三问”:路面执勤交警在检查机动车时,要做到多问,通过直问、侧问、推算问,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驾驶员连续驾车时间,从而发现因连续驾驶造成疲劳的人员。必要时,执勤交警还可以要求外地长途车辆司机出示其本次驾驶旅途中的收费站收费票据,从其显示出的车辆行经各站的时间,推断出其连续行驶时间和行程,进而判断其是否属于疲劳驾驶。通过“三看三问”的方法,使交警在实际判断驾驶员是否存在疲劳驾驶行为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驾驶员一经被确定为疲劳驾驶,执勤交警应立即强制要求其在指定的安全区域停车休息,直至“困倦”状态消除。
预防“疲劳驾驶”有效手段是关键
为了能让客货运驾驶员杜绝“疲劳驾驶”,能够让他们得到适度的休息,有时采取可行的手段也是必须的。
在通化市交警支队,那里的一线交警们对于抑制驾驶员“疲劳驾驶”有着自己的办法。
为了给疲劳驾驶的驾驶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特别是为被强制休息的驾驶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尽可能地化解抵触情绪,取得他们的理解,保证他们得到充足的休息,通化市交警支队在全市8个交通服务检查站都设立了驾驶员休息区,为驾驶员提供饮用水、针线包和休息室等便民服务。他们还组织交警进驻客运场站,与驾驶员零距离沟通,强调长途客运车驾驶员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严重危害及凌晨休息的必要性,要求驾驶员务必执行凌晨休息制度,防止长时间驾驶产生视觉疲劳、反应迟缓等现象,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同时,还与客运企业联合在整治疲劳驾驶行为时,采取了一些改良的科技手段。把客运公司的GPS监控系统与车辆上安装的监控系统点火开关相连,只要车辆一点火,客运公司的GPS监控系统便开始运行,24小时不间断地对车辆及周围情况进行监控。客运公司还制定了对随意损坏GPS设备系统等违规行为,和对GPS设备系统非人为损坏而司机没有及时上报的情况,给予当事人相应经济处罚的制度。
通化市交警支队还在全市各个交通服务站落实24小时联勤制度,对出入在凌晨2点至5点途经通化的客运车一律停车休息,并与市长途客运公司联合制定了从晚10点至早6点所有客运班次停运的强硬制度。他们还设立了有奖举报系统,倡导广大乘客随时举报客运司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休息的行为。若被查实,对违反一次的司机,一律给予停运和罚款的处罚,并向所属的客运公司下发整改通知书。在全市设立的8个服务检查站和42个临时检查点,对出入通化的客运车,逐车逐台检查车辆班次、发车时间、行车时间、驾驶员驾驶时间等登记,并通过内部的对讲系统与被检车辆途经的上一检查站联系,查看客运车辆有没有超速和疲劳驾驶行为。
除通化市采取上述强制性措施外,我省的其他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
在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长平大队,对跨省客运车辆,采取0时至6时先放入、缓发卡、“落地休息”、限制通行的管理方式。充分落实服务区自身管理主体责任,明确要求服务区应在监控摄像头有效范围内划定客运车辆指定停放场地,并安排保安员值守,以确保车辆及乘客人身财产安全。服务区要随时为乘客提供住宿和就餐服务,在宾馆大厅合适位置设置“乘客休息处”,为乘客提供缓解旅途劳累的场所。服务区还准备了多辆营运轿车,为个别着急赶路的乘客和突发的紧急情况提供出租服务,尽可能地获得乘客的理解和支持。
在白山交警支队,组织交警向广大交通参与者宣传“疲劳驾驶”的危害性。通过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载体,全方位、深层次、大流量地集中发表专项行动文章和新闻图片,制作了专项行动专题片、事故警示片、交通法规解读片。为使疲劳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他们在全市所有客车内张贴交通违法行为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一线执勤交警实行便衣跟车、暗访追踪,严查疲劳驾驶违法行为。同时,白山市交警支队还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对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使广大驾驶员不敢违法、更不敢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