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都市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宋苑丹 郭云豪 王丽萍报道:
“政府的规划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全部都公之于众。”昨天,我市首份《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我市未来的交通发展愿景、规划理念和布局思路等等都对公众公开。静态交通体系、绿色交通、交通需求管理等一系列新鲜名词也出现在我市未来的交通发展规划中。副市长许国表示,发布《白皮书》,是希望全社会对交通发展形成共识,共同为我市构建实现畅达、绿色、公平的健康交通体系。
焦点1
如何让老城区不堵?
激活微循环交通
《白皮书》提出佛山将实施“一体化”和“差别化”为核心的交通发展策略。一体化,就是强化与城市整体发展一体化互动协调,强化交通系统自身一体化整体发展。差别化发展策略就是结合佛山市不同区域城市发展、用地强度、产业结构、交通设施及交通需求等资源及运行特性,制定区域差别化的交通引导策略。
老城区要成为绿色交通主导区。积极倡导“公交+步行或自行车”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鼓励市民和游客首选公共交通进入老城区。整理和整治老城区支路、街巷,加强微循环交通组织为绿色交通提供空间和环境。
中心城区要成为公交优先发展区。重点是加快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构建多层次、一体化公交服务体系,以优质公交和适度的需求调控,促进中心城区的交通结构优化 。
城区要成为公交引导发展区。重点是坚持TOD的发展理念,通过“双快”(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交通体系引导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市域要成为健康交通示范区。重点是提供全体市民交通出行的基本条件,改善市域交通可达性,构建多元和谐的健康交通发展模式。
焦点2
如何打造机场枢纽?
扩建佛山机场
复飞近三年的佛山沙堤机场一直备受关注,在广州提出建设“第二机场”的设想中也屡屡被提及。近日更有媒体报道称,佛山有意建设新机场,引发了不少猜测。副市长许国以及市交通局局长高荣堂昨日接受佛山日报记者采访时都否认了这一说法。许国透露,对于佛山机场,比较确切的说法是将它改为军民两用并进行扩建,而且这一项目已列入省“十二五”后三年重点建设计划中。
昨日发布的《白皮书》指出,为了完善空港运输服务体系,近期将佛山机场改为军民两用机场,增加进出港航班数量,开展航空货运业务,并兼顾发展通用航空业务。同时,积极推进佛山机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佛山机场将作为共享共建华南国际航空枢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沙堤机场的提升,佛山还将积极加强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连接,实施广佛环线城际轨道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候机楼设施和异地联程服务。
“一个城市的机场就是一个庞大的交通枢纽。”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永燊认为,佛山机场同珠三角其他周边城市的机场相比无竞争优势,因此生存空间较小。他表示,佛山机场的出路有两条,“一是作为广州的第二机场,二是同广州差异化竞争,发展通用航空。”他表示,国内外许多大城市都有两个甚至更多机场,一个机场会引导客流向单一方向汇聚,而广佛之间如果有多个机场则可有效分散客流,还可形成多个交通枢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焦点3
如何提高公交分担率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500米全覆盖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是《白皮书》确定的我市未来交通发展的重大政策之一。我市未来将在法规、用地、财税、规划、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保障,而且这将是一项长期政策。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基本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
在公共交通发展方面,我市将通过轨道交通、新型公交系统、多层次公交枢纽的建设来实现公共交通水平的提升,其中特别提到,我市除了加快推进广佛线2期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外,还将推进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和快速公交的统一规划建设,力争在2015年,在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建设2~3条新型公交系统。
“公交优先只是手段,完善出行结构才是最终目的。” 全永燊表示,《白皮书》中提出的公共交通优先与需求管理“两手抓”必须坚持。“提高公交分担率,目的是限制小汽车。”他特别赞同《白皮书》中将公共交通投入占交通总投入的比例提高至50%以上的计划,“保证不了这一点,扩大交通投资就毫无意义。”
焦点4
如何调控交通需求
城市外围停车设施或免费
交通需求管理(TDM) 在中国还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涉及交通系统的各个方面,可以概括的定义为:通过影响出行者的行为,而达到减少或重新分配出行对空间和时间需求的目的。这一概念,也出现在《白皮书》中。
我市拟通过差别化设施供应和价格调控,引导小汽车合理发展与理性使用,并继续实施分阶段、分区域限摩政策。
此外,我市将通过价格杠杆引导车辆合理使用,例如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同时多种手段减少私人小汽车使用,例如鼓励出租车合乘出行模式;鼓励“停车换乘”出行方式,计划在城市外围地区设置的停车换乘设施实行免费或低收费政策,鼓励小汽车停车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市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马林认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与水平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公交出行服务的要求,难以担当城市交通主体的重任。”因此,在交通需求调控方面,必须及时调整出行结构,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市交通局局长高荣堂表示,《白皮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两手抓”,也是希望能够及早部署,并在全社会尽早形成绿色交通、和谐交通的共识,尽量避免走到通过行政手段强制限行这一步。
焦点5
如何构建对外交通体系
全面对接广州重要交通枢纽
按照《白皮书》的部署,我市将全面加强与周边城市尤其是广州的对接。在《白皮书》的近期行动纲领中,我市将推动的工作包括2015年力争完成广佛肇城际轨道和广佛环线(一期)工程;2013年广珠铁路建成通车;2016年贵(南)广铁路及佛山西站全面投入使用,还要与广州共建区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与广州南站的轨道和道路衔接。同时通过加快推进佛山西站的建设,共同形成广佛都市区国家级铁路枢纽。
此外,《白皮书》还强调了与周边城市客运、港道、高速路网等交通方式和设施的连接。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广域开放、多式协同的一体化对外交通系统框架,顺应广佛国际门户城市和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需要,满足与国际国内大城市间及珠三角城市群直接的快速交通联系需求。
副市长许国表示,广佛同城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而广佛间的经济和生活往来都十分密切,因此广佛之间交通联系趋于紧密也是一种必然,因此《白皮书》充分强调了与广州的对接。
焦点6
停车如何不再难
鼓励民间投资建公共停车设施
《白皮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静态交通体系。到“十二五”末,我市要初步建立起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设施为补充的停车供应结构。
《白皮书》关于加快构建有序静态交通体系的内容主要围绕停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而展开。除了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外,未来我市将修订并严格执行建筑物停车设施配建的相关标准,同时增加公共停车设施的供应,近期重点在医院学校、商业商贸、交通枢纽地区和“三旧改造”等地区建设公共停车设施。此外,《白皮书》还强调,我市将通过政府引导,带动社会各种力量落实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民间资金、业主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停车设施,逐步推进停车市场化、产业化。
全永燊说,强制要求公共建筑建设公共停车位,其实也是交通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性产物。“公共交通带有很强的公益属性,而停车位则不同。”在公共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停车可以实现产业化,谁用谁掏钱,政府这时只需起到规范和维护作用,停车位的运营可以完全市场化。
不过他也强调,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明确停车的社会属性,之后才能探讨产业化问题,最后才是秩序管理问题。” 全永燊认为,若不解决好交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许多制度都会软弱无力,在解决停车等属于静态交通范畴的问题上,更是如此。
焦点7
如何杜绝“中国式过马路”
提高交通“守法率”
《白皮书》首次提出“守法率”的概念,提出到2015年,城区各主干路市民与车辆出行交通守法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98%以上。
在当今“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突出,对于短时间内如何实现设定目标,参与《白皮书》规划的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教授杨涛表示,首先政府要做好规划,做到路权保障。比如,采取什么样的行人过街方式等等。另外,就是宣传引导也非常重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他们对现代交通的认识和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最后,在法制环境上,也要适当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杨涛说,这肯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为此他呼吁城市精英人才的带头作用。
头脑风暴
交通建设越早抓越主动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交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陆锡明
陆锡明以上海出版《交通政策白皮书》说明,交通建设问题越早抓越主动,越晚抓越被动。
15年前,上海遇到了难以为继的交通问题,当时提出要出版《交通政策白皮书》,考虑的最主要两个点,一是前瞻性,10多年前就要考虑10多年后的人口承载、土地稀缺问题;二是整合问题,交通建设要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一体化发展。但是,2013年评估后发现,交通建设在集约性、信息化方面进展大,但是在人性、生态性上存在明显不足。“目前佛山把健康交通提出来,有长远的考虑,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他指出,由于上海的前瞻性考虑,使得上海的公共交通比10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交通分担率增幅明显。对私人小汽车控制增持,上海每年只有7万辆的上牌额度。但是,郊区没有实行车号拍卖的地区,这些年反而涨了七八十万辆。“这说明,对交通建设发展,越早介入就越主动,越晚介入就越被动。”陆锡明说。
陆锡明建议,《白皮书》一旦定了就要坚决实施。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起和汽车竞争的公共交通体系;要加强法制建设,把政策放到法制的大环境中。因为交通问题有很多个性的问题,比如中国式过马路,比如醉驾问题,“要把个性和公共规则结合起来。”陆锡明建议,要尽量在权利范围内,地方政府把可做的规范条例出台,尽量少用红头文件去要求。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马林
调整出行结构迫在眉睫
马林预计,至少在未来20年内,中国都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而城市交通是综合交通网络的节点,在综合统筹区域交通、引领支撑城市发展方面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各大城市普遍面临小汽车快速增长,公交发展滞后,出行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的问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与水平不尽人意,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公交出行服务的要求,难以担当城市交通主体的重任。”
马林表示,调整出行结构,就是减少私人交通的分担率,转变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模式。“《白皮书》对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大导向作用,也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他同时向佛山提出了树立节约资源、服务民生的科学城市交通发展理念;以公交发展为主线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加快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几点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永燊
公交优先需求管理两手都要抓
为迎接奥运盛会,北京自2002年起启动《北京交通发展纲要》的编制。经过近十年的落实,北京交通发展在这一时期基本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在城市常住人口净增423万、小汽车保有量净增222万辆、出行需求量增长44.3%的情况下,城市拥堵水平却比奥运会之前更低,公交分担率更是提高到44%的国内一流水平。
但是,北京也有几个料不到的问题出现。一是对城市化机动化进程预估不足;二是需求管理过多的依赖行政手段;三是出行结构尚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比如,公交分担率虽然有提高,但自行车急剧弱化,“评价公交出行,不能单以公交分担率来论。”
“公交优先只是手段,目的在于改善出行结构。”在总结经验时,全永燊强调说,改善出行结构,“公交优先和需求管理,两手都要抓。” 结合北京的经验,他希望佛山在提高公交分担率的同时,不要以损失步行、自行车的分担率为代价,“提高公交分担率的目的在于限制小汽车,对于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应该更加鼓励。” 此外,他指出在进行交通需求管理时,应该更多依赖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数读《白皮书》
1、“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额占全市GDP的比重应不低于4.5%,总体规模达到1600-1800亿元。
2、至2015年,实现与珠三角主要城市城际快速交通90分钟通达,广佛都市区通勤交通60分钟通达。
3、至2015年,城区各主干路市民与车辆出行交通守法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98%以上,全市万车死亡率小于2.9人/万车/年。
4、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建200处以上公共自行车站,新增投入公共自行车20000辆以上。
5、“十二五”期间,新增公交车辆力争达到3000辆,各区中心城区高峰小时主要线路发车间隔3-5分钟,一般线路发车间隔5-8分钟。
6、到2015年新建、改建10条总长164公里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