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努力目标是要在未来5—10年把眉山建设成为248平方公里、拥有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建成现代工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质之城。要让园区和新区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同时,5个区县要提高城市的聚集能力和首位度,承载经济的发展。
“城市群和经济区是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和拓展功能的有效形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李静书记提出‘以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为载体’,明确了眉山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市城乡规划局城市规划科科长、工程师黄志胜如是说。
省委、省政府规划了“四个城市群”、“五个经济区”,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推进均衡发展。“四个城市群”即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以及攀西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是四川城市功能最完备、发育最充分、最成熟的区域,眉山属于成都城市群。省委、省政府把全省分为“五个经济区”并定位发展,即成都经济区,眉山处于成都经济区,成都经济区的定位是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川南经济区,定位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川东北经济区,定位是构建成渝经济区东北部新兴增长极;攀西经济区,定位是以战略资源开发为特色的新兴增长极;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定位是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在成都平原城市群和成都经济区的“大骨架”下,作为成都平原城市群和成都经济区之一的眉山,该如何抢抓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为载体。对眉山而言,这点很重要。”黄志胜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了城市群和经济区这些载体,一个地方才能在载体的支撑下,真正实现跨越。
当前,我们还存在城市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不大的现状。有的地方,特别是乡镇普遍存在“工厂遍地开花”的现状,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导致了环境的污染,不利于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能更好地对城市群内部功能进行分工和协调,避免以往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情况发生。以大城市群为单位来引进企业,就会按企业类型决定它的落户地。“适合放哪儿就放哪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集中和资源、信息的更有效利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黄志胜说。
那么,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眉山有何基础和潜力?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区设市以来,我市中心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攀升,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601.72亿元,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主要指标高开高走高增长,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而随着天府新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毗邻成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以及成都平原城市群和成都经济区的各项资源都给眉山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提供了巨大潜力。
眉山城市群和经济区实际上就是把中心城区、园区以及五区县统一起来发展,几部分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城市、大经济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抢抓机遇,推动眉山城市群和经济区发展?要在未来5—10年把眉山建设成为248平方公里、拥有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建成现代化工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质之城。与此同时,五个区县要提高各自城市的聚集能力和首位度,承载经济的发展。要把新区和园区的质量做优,总量做大,使之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园区和新区是眉山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就我市而言,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至少41平方公里,到2016年再建成9平方公里是完全有希望的。而且也完成了中心城区82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启动了16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一、二、三产业园区都已拥有,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9个旅游园区,12个工业园区。此外,中心城区、岷东新区,以及各个区县的新区都要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建好重点集镇,发展好重点集镇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也是一个重点。所以要实施乡镇会战,做好“六规”,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文化和生态绿地规划。特别要做好五个字,即做实“产”、做足“绿”、做活“水”、做特“文”、做美“景”。还要做“实”产,不仅仅是二产,还包括一产、三产,要坚持做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在场镇发展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强调乡镇的支撑和发展,但千万不能在乡镇“遍地开花”建工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发展环境,根本起不到支撑的效果。
“像李静书记所说,要找准比较优势,科学规划定位,我们才会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为实现2020年目标奋力前行!”黄志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