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人民日报》11版刊登了题为《三河治超治活了》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三河市治理超限超载取得标本兼治成果的先
核心阅读 治理货车超限超载,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难题”。作为京津等地重要的砂石料、建材供应地,河北省三河市曾是超限超载“重灾区”。从去年9月开始,该市重拳治超,取得了标本兼治的效果——运输户收入非但没减,执法也步入了常态化。
在三河市段蒋路治超检测站,一辆辆装载着砂石料的大车,不停车顺次驶过,交通运输局路政大队工作人员仔细盯着电脑屏幕:“车牌号:京N8S801,总重:20.34吨,轴数:2轴,限重:20吨,超重:0.34吨……”
每个检测站的画面和数据,在三河市交通运输局的监控中心,都可以实时清晰地看到。
数据显示,三河市最近检测的60万辆次装载砂石料运输车中,超限超载的仅44辆,不足万分之一。
在G102检测站,从天津蓟县往河北大厂运输砂石料的苗师傅说:“超载少了,路面不坏了,少拉快跑,我们收入也没差。治超就该这么治下去!”
“经过集中整治、巩固推进,治理超限超载现已步入常态。”三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刘岳说,“治超是个利益博弈的过程,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可以说是治住了、治活了。”
下大决心动真格
除了站点检测,还有流动稽查、联合执法;治超与监管部门利益脱钩,斩断寻租链条
三河市每日向北京、天津、廊坊及域内运送砂石、建筑材料的车辆达4万余辆。过去,几乎无车不超,车货总重少则30—50吨,多则近200吨。超限超载的大车,不仅碾轧损毁路面、撒漏污染环境,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去年9月,三河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开展治理超限超载。市委书记张金波两次亲临一线督战,市长谷正海组织零点行动,一系列铁腕举措,让人觉得这次是要“动真格”了。
在开始时的集中整治阶段,从源头治理抓起,交通运输、公安、环保等10个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抽调270名干部和执法人员,在全市23家矿山企业的46个磅站设置监测点,24小时驻企监管。运输车辆逐一过磅核查,对符合标准并规范苫盖的,经执法人员在磅单上签字后方可上路。
集中治超3个月,三河市在3个货运源头出山路口建立了3个治超检测站,在国道、省道、县道和与北京、香河的交界处建立了4个标准治超检测站。除此之外,还有流动稽查、应急处突力量全天候执法,不管是吃饭还是交接班,都在路面上。
严格核载吨数,要求超载车辆卸载的同时,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人性化措施,强化教育引导,只卸载不罚款,进入停车场不收停车费。这样一来,就使治超与监管部门利益脱钩,斩断了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链条。
在三河的治超重点领域,除了路政执法人员,还活跃着公安、发改、环保、国土等部门执法人员的身影:发改部门严查私自改装汽车企业,环保、国土等部门监管平原堆积物点,公安部门对抗拒妨碍执法的车辆人员现场处置,形成了合力。
“一把尺子”执法
打消运输户的侥幸心理,少拉快跑后年收入并没有减少,修车费也大大下降
运输大户张绍海有25辆车。他说,治超之后,每辆车拉的货少了,每跑一趟赚得少了,但是,少拉快跑,一年下来总收入并没有减少。更重要的是,现在跑运输省心多了。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一辆大车跑一趟运费也就赚四五千元,因为超载,车重难开,一个车要请两个司机和两个小工;轮胎每趟都得爆一两个,一个月要换一茬,修车也是家常便饭;经常挨罚,还有‘买道钱’,就是跑关系的钱……这样下来,每辆车月支出能达到7万多元。治超之后,每辆车跑一趟赚一两千元,但只要请两个人就行了,轮胎省了,修车费大大减少,罚款基本没有,每辆车每月支出也就2万元,少花钱就等于赚了。”
超载说到底是由于利益驱动。记者了解到,目前三河市的砂石料运输价格,较治超前提高了三成左右,运输市场逐渐走出了过去靠竞相超载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
收入不减,运输户逐渐接受了治超行动,而让他们从心里支持治超的,是执法真正做到一视同仁,这也是在采访中运输户们说的最多的。
治超之初,三河市就明确要“一个标准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把刀子切到底”。交通路政大队队长信振江说,因为坚决贯彻了公开、公平原则,没有出现一起特殊的人、户、车,打消了所有运输户的侥幸、观望心理。
在治超推进过程中,两个抗拒妨碍执法的“钉子户”车队被“定点清除”,查获的车辆除了被依法严处外,还在市电视台公开曝光,这在运输业界产生了强烈震动。
治超是系统工程
希望周边地区也能加大力度,形成“大气候”,这样,治超的效果才不会打折扣
近一年的集中治超,让三河的居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市民卞先生说,自家的房子临街,以往根本不敢开窗户,路上那些装得堪比“小火车”的大车,把路轧得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夜里还经常能听到大车爆胎巨响。现在,超载的车很少看到了,车规矩了,路也好了……
经过起始阶段近半年的集中治超,运输户规范跑车的意识已经大大提高,驻企监测的人员都已撤回,目前,三河市治理超限超载逐渐步入科技治超的常态化轨道。
记者在几个检测站看到,每个站都建立了称重不停车检测系统,一旦超载会自动报警,数据同时传回市交通运输局指挥中心存档。
据介绍,为了治超能取得扎实成效,三河市财政保障很是“给力”。建设7个治超检测站投入5000余万元,将交通路政大队1500万元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并投入300万元为路政部门配齐配强车辆、摄像机等执法装备。
“事实会证明,这些钱花得值!”刘岳说,2012年三河市投资9000多万元对砂石料运输重要通道燕灵路进行了大修。过去这条路3年就需要大修一次,“根治了超限超载,燕灵路的大修年限可提高到10年一次,可以大大节省财政资金。”
坚持治理超限超载,已经在各方面形成共识。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三河市也有自己的考虑。比如,如何让治超助力发展方式转变?有采矿业主说,治超有利于砂石料开采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有汽车修理从业人员反映,治超之后生意差以致不少商户关门了。调整发展规划,培育产业链条,需要通盘考虑。
就执法而言,治超是个系统工程。现在三河治超形成了“小气候”,希望周边地区也能加大力度,形成“大气候”,这样,治超的效果才不会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