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交管工作的人都很清楚,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譬如,一天当中破晓和黄昏是事故高发时段,破晓是天色由暗逐渐转亮,而黄昏则是天色由亮逐渐转暗。这2个时刻大约1个小时,交警谓之“黑色30分”。据统计,在这2个时段发生的交通事故占1天中交通事故的三分之一,而死亡事故占到五分之二。就两个“黑色30分”的交通事故统计来看,黄昏占70%、破晓占30%。
轻视“黑色30分”的危害
天色变化造成视线错位。因天色的变化,外界光线发生了变化,人眼一时不能适应,特别是野外,人和物清晰度下降,视力降低,交通参与者对人和物的辨别能力减弱。这样的时段,发生交通事故后,一般伤亡都比较惨重。
赶时间造成超速违法行为普遍。这个时刻,人们都忙于上下班,特别是在城区务工的农民,他们骑摩托车、自行车,急急忙忙赶路。
许多驾驶人这个时间段都有这种体会,如果开起车灯,会车时对方的车辆灯光会让你觉得眼前一片空白。车会过之后,若突然看见有行人在前面横穿公路,往往来不及采取措施。如果不开车灯,又看不太清楚路面。
人体自身机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早起的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大都是从睡梦中刚刚醒来,身体和思维功能还处于初启状态,一时很难对突发事件做出准确判断。而一天结束,人们的体力、脑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付出,容易疲倦。特别是长途驾驶人,驾驶车辆过程中,驾驶人必须注视前方,观察后方及周围各种不断变化的交通环境,还须对前方一定范围的事态进行预测。由于长时间坐在固定位置,只做几个动作,部分机体受到压迫,肌肉紧张,血流循环不畅,供氧不足,更容易形成疲劳驾驶。视觉能力、精神注意能力、操作反应能力下降,容易导致事故。
把危害减到最小程度
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建设的投入,完善各类交通标志、标识。交管部门要统计在“黑色30分”内哪些地段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找出原因,加大对这些路段隐患的排查力度。加强与交通、安监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对村庄、学校、居民集中点等地段的公路人行横道线、岔路口的标注,使用反光漆。同时,对这些地段的交通标志及时安装、检修、更换,对这些道路下坡地段使用减速带。
交管部门应要求摩托车头盔上涂上反光漆,非机动车辆后面贴上反光膜;学生的衣服上要贴有反光标识的东西,有条件的学校在制作校服时必须颜色鲜明。
加强机动车的管理,货车左右栏板、后栏板必须粘贴反光标识,大货车的后下部必须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对违反规定擅自安装汽车氙气大灯,大灯贴膜的行为加以处罚。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要在车辆年检时执行国家标准,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年检一律不予通过。
认真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通过进建筑工地、进学校、进企业等形式,发放宣传资料。交通民警要向人们讲透“黑色30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后果,提醒人们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得随意穿行公路。
加大路面管控力度。目前,各级交管部门对“黑色30分”的事故高发高度重视,要求各级路巡大队、中队合理调整勤务,加大巡逻密度。交管部门的巡查要根据交通流量和天气适时机动变化,特别是在夏天和晚上要加强。对于疲劳驾车者,要求驾驶人将车停靠安全地带休息;对货车未按规定安装、粘贴反光标识的,一律要求安装、粘贴;加大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