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自去年8月27日起,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与某心理培训机构合作举办了心理服务技能培训班。日前,参训的一线基层民警全部顺利结业,并且有37名民警通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参训民警曹安平去年2月到合川区公安局群众工作科工作。群众工作科是窗口单位,负责接访群众。而群众来访时一般都带有情绪和诉求,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从未做过信访工作的曹安平有些无所适从,言谈之间大家情绪都容易激动,工作不得要领,下班后还把不良情绪带回家。
今年50多岁的合阳城街道居民谭秀,因天花板漏水与楼上住户发生过冲突。谭秀怀疑楼上住户用高科技手段控制、迫害自己,多次到群众工作科信访。民警核实此事后,发现她楼上住户50多岁,文化程度不高,没有采用高科技手段控制谭秀的条件。
虽对谭秀进行了解释,但其仍隔三岔五就要就此事进行信访。参加培训之前,曹安平认为谭秀是在故意刁难自己。通过培训,曹安平才明白谭秀的行为是一种病态。找对了病症,曹安平设身处地为谭秀着想,并通过社区民警建议谭秀的家人带她去检查。“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共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这样在接访群众中,更能准确地判断群众的诉求是否合理,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
在群众工作科接触的很多案例都是负面的,如果不注意细节,有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会使矛盾激化,这让曹安平很压抑,负面情绪无法排解。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看资料、听课和同学之间探讨,曹安平学会了放松和减压,也能更好地控制局面了。曹安平告诉记者:“通过培训,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我有底气说,再大的矛盾,给我三四个小时,我就可以寻求到让信访人接受的建议和解决途径。”
合川区公安局一负责人说,当前,随着社会的转型,群众利益诉求逐渐多元化,违法犯罪案件侦破难度不断加大。公安民警处于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线,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适应新的变化,民警自身需要心理调适和保护,同时,民警对违法犯罪者心理的分析能力和疏导能力也急需提高,对公共服务对象心理的把握能力和应对能力需要加强。
为此,合川区公安局积极向区委组织部申请 “警察心理咨询师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与此同时,积极寻求相关培训机构,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去年7月31日,该区区委组织部将其正式列入合川区2012年度人才工程建设项目——《警察心理咨询师专业人才培训工程》予以推进。
培训班邀请心理学专家对公安民警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教授民警如何缓解自身思想和心理压力、提高对其他民警的心理干预能力和培养在处理突发性事件上的危机谈判能力。
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和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除了请专家到合川对学员进行面对面授课外,学员还要进入指定网页进行远程学习,对老师所讲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培训结束后,37名学员参加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合川区公安局有一个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室,负责对有需要的民警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民警冯玲就是服务室的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冯玲2007年就取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这次,她参加培训是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发起“冲击”。
去年年初,合川区公安局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一批民警,杜洋就是这批民警之一。因是外地人,他起初对合川方言并不能完全理解,每到做笔录时就很忐忑,很担心听错记错。而这期间,有同事因办案不仔细被批评,让杜洋更加紧张。后来竟发展为一提做笔录杜洋就心慌,每天上班时都担心让自己去做笔录,以至影响到其他工作。
在仔细了解杜洋的情况后,冯玲认为杜洋只是特定的环境中对特定的事物紧张。因发生时间不长,冯玲采取“系统脱敏”的方法来开导杜洋,并教给杜洋一些放松训练方法,让杜洋通过放松训练宣泄情绪。一个多月后,杜洋焦虑情绪基本得到缓解,面对做笔录这件事不再心慌、紧张。
除在局机关设有心理健康服务室外,合川区公安局各科、所、队、室一把手是本单位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导员是直接责任人。对在执勤执法过程中遭遇人身侵犯的、参加重大抢险救援的、目睹血腥恐怖场面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民警,区公安局还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工作,进行心理辅导和矫治,保证民警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