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宿迁交通运输工作的提升年和突破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大局,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可圈可点的大事、喜事很多。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全年完成交通重点工程投资47.9亿元,总体上超过序时进度、超过预期目标。宿新高速建成通车,245省道、205国道完成建设任务,全市交通条件持续改善。二是交通发展规划理念不断提升。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三个全覆盖”推进转型升级的理念,明确了新一轮建设管理长远目标,使得交通事业发展有章可循、有了方向。三是事关长远的重大事项顺利启动。徐宿淮铁路前期工作实质性启动,通过了预可研审查,为项目加快推进、争取今年开工建设提供了保证。此外,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同步进行,宿迁至周边水运通道的节点工程顺利推进,对宿迁改善区位环境乃至未来发展意义深远。四是交通队伍建设有了新进步。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狠抓作风建设,全面推行动态日志评审和设计变更现场质询问责等制度,深入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物流、交通执法等服务工作,交通队伍管理和服务形象都有新的提升。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2013年的交通运输工作,主要是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围绕“三个全覆盖”
推进转型升级
“十二五”后三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公路路网、运输方式和运输服务“三个全覆盖”。
(一)公路路网全覆盖。我市目前乡镇范围内的公路等级还比较低,难以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要突出县区至乡镇和乡镇至集中居住点这两个重点,大力推进公路改造工作,确保到“十二五”末,公路路网在市至县通达一级以上公路的基础上,实现县区到乡镇通达二级以上公路,乡镇到集中居住点通达满足镇村公交双向通行的等级公路。其中,2013年要新增3个乡镇通达二级以上公路,乡镇至新增集中居住点要全面建成满足镇村公交双向通行的等级公路,并围绕全省2013年镇村公交发展规划,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二)运输方式全覆盖。加快推进运输方式从以公路为主,转变为公铁水空一体化运输,确保到“十二五”末,在公路上实现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连通,主要是建设3条高速公路、7条国省干线公路和15条重要路网连接线项目;其中,2013年确保3条国省干线和9条重要路网连接线建成通车。在铁路上实现与干线铁路的快速连通,主要是宿淮铁路、沿线三个火车站客货运枢纽、徐宿淮铁路和徐宿淮铁路宿迁南站4个项目;其中,2013年确保宿淮铁路和沿线三个火车站客货运枢纽建成投运,争取徐宿淮铁路开工建设。在水路上实现与干线航道及港口的快速连通,主要是大柳巷船闸、洪泽湖航道整治、宿迁中心港一期、成子河航道、古泊河船闸和成子河船闸6个项目;其中,2013年确保大柳巷船闸、洪泽湖西南线湖区段航道整治和宿迁中心港一期建成运营。在航空上实现与周边航线的快速连通,主要是建设通用机场项目,其中2013年争取完成前期工作,为2014年开工建设、2015年建成投用奠定基础。
(三)运输服务全覆盖。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和体制机制的制约,进一步深化运输服务提升工作,确保到“十二五”末,实现客货运服务辐射城乡,市区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17标台以上、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0%以上,建成物流园区4—6个、物流中心10—12个;其中,2013年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达15标台、公交出行分担率达16%。科技信息化辐射整个交通行业,建成2个中心、7个平台、3个系统和2个门户,今年主要做好基础准备,2014年开展建设,2015年做好扫尾和后期配套。安全监管辐射运输各个环节,以“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工作信息化”为抓手,大力开展安全监管内容、措施、方法和制度四项创新,深入推进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抓牢重点工作
争取更大突破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切实推动“三个覆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首年开门红,确保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建设层面。今年,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投资51.8亿元。要重点围绕1个机场、2条铁路、12条公路和5个水运项目,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
1个机场:就是通用机场项目。目前临时起降点选址报告已编制完成,初步确定宿城区洋河(屠园)和宿豫区保安两个选址,《飞行程序设计》即将完成初稿。下一步,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对接,争取济南空军尽快同意设立临时起降点,争取民航华东管理局出具行业和选址意见,在此基础上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省发改委,申请批复项目建议书或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2条铁路:就是宿淮铁路和徐宿淮铁路。宿淮铁路方面,要配合做好工程建设及地方矛盾协调工作,确保宿淮铁路及沿线三个火车站客货运枢纽建成投运。徐宿淮铁路方面,要迅速组织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评、洪评等各项专项报告的研究制定和报批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到2015年,争取徐宿淮铁路完成路基工程,同步建设徐宿淮铁路宿迁南站。
12条公路:就是确保325省道、330省道、344省道等3条国省干线公路,盐徐高速宿迁西互通至250省道连接线、宿新高速公路宿迁北互通连接线、环城西路北延至水杉大道工程、环城西路改造工程、宿迁港疏港大道港区段、325省道连接线、洪泽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公路工程、淮徐高速宿迁西互通至121省道连接线一期工程、经四路等9条重点连接线建成通车。
5个水运项目:工程建设方面,要明确关键节点、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大柳巷船闸、洪泽湖西南线湖区段航道整治工程于今年11月底同步通航,宿迁中心港一期工程10月1日前开港运行。前期工作方面,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争取成子河船闸和古泊河船闸一季度开工建设,确保年内分别完成投资8000万元和4000万元。
(二)管理层面。主要抓好“四项整合”、推动“四项提升”。
抓好“四项整合”:就是抓好港区、客运、公交和出租车的整合,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服务行为,优化市场环境。一是推进港区整合。今年上半年完成港口码头调查评估,提出整治方案,下半年启动整治工作。二是推进客运整合。实施客运车辆和班线公司化改造,对社会反响较大、违章投诉率高的线路和车辆要坚决纳入改造范围,对存在虚假公司化经营的行为,坚决取消该线路班次和班车经营权。三要推进公交整合。整合城市公交经营主体,逐步实现管理、调度、标准、质量“四统一”。统筹考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土地开发经营,给予适当土地或其他经营性资产,用于公交企业偿还购车贷款本息和滚动发展,减轻财政补贴压力。四是推进出租车整合。立足服务质量,开展好出租车企业招投标工作,对规模小、服务质量差、群众满意度低的企业要坚决清出运营市场。
推动“四项提升”:就是着力提升物流通道建设、信息化水平、环保节约水平和资金保障能力。一是提升物流通道建设。构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农村物流配送点”为一体的物流基地体系,积极推进通联物流、中联物流、沭阳物流产业园、宿迁中心港物流园区和泗阳、泗洪、宿城的中心物流园区建设,打通物流通道、优化物流服务。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开展互联网联网售票、电子站牌、GPS定位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在交通运输系统的普及率和运用率,推进安全监管现代化和行业管理现代化。三是提升环保节约水平。推广运用LNG船舶混合动力,降低船舶运营成本。做好船型标准化和客运车辆升级改造工作,提升运输装备的档次和服务能力。推广绿色汽修、驾驶模拟器等低碳模式,推进交通运输发展低碳化、绿色化。四是提升资金保障能力。对列入省补计划的项目,协调争取省厅及时拨付;需要县区配套的项目,各县区要克服困难,尽快将配套资金和累积的本息筹措到位;对于市交通公司正在洽谈和有意向的项目,要全力做好项目包装、报批等工作,争取所筹资金尽快到位。
坚持高点定位
塑造交通品牌
宿迁交通人历来有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好传统。今年是加快交通事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节点,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要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持做到“四个高”,全面彰显宿迁交通人的新标准、新特色。
(一)工作要有高起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瞄准“三个全覆盖”的总体目标,真正把目标变成项目、变成任务,有计划、有针对地谋划开展“十二五”后三年尤其是2013年的工作。要抓好责任的分解落实,迅速把具体项目细化量化为可操作、可监控、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做到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并通过严格督查、兑现奖惩,建立完善环环紧扣、步步紧逼的推进机制,进一步激发干劲、增添动力。
(二)建设要有高效率。对于今年要确保完成的项目,各实施主体要组织精干力量进驻现场,迅速展开作业面,靠前指挥工程施工,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矛盾问题。对于今年要确保开工的项目,各实施主体要积极推进资金筹措、用地计划和审核审批,并提前介入后续程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前期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三)服务要有高质量。深化对行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架构等服务模式的研究,增强服务措施的实效性。要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科技、管理和服务创新,提高行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统筹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城乡货运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公众对运输服务的满意度。
(四)队伍要有高素质。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系统促进统筹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能力。要以增强实践能力为基础,深入推进行风政风和基层站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增强行业队伍整体素质,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效能和行业对外形象。
今年是建市以来交通建设资金投入最多、工作难度最大的一年。希望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发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千方百计开动脑筋,一项一项破解难题,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提高我市交通事业发展水平
围绕三个全覆盖的总体目标
奋力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摘要)
沈学标
2012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回顾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紧扣发展主线,按照“一手抓重点工程建设、一手抓交通运输服务”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2012年,再次荣膺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在全省交通系统年度考核荣获二等奖。全年有六项交通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交通重点工程投资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年完成交通重点工程投资47.9亿元。重点是宿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45省道、205国道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全市公路快速通行能力的大幅提升和跨越。《市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水运建设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二是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徐宿淮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部省联合审查,在前期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大柳巷船闸快速推进,古泊河船闸顺利开工,成子河船闸即将开工,为打通宿迁至周边城市水运快速通道奠定了基础。金海岸集团顺利摘牌宿迁中心港项目,完成了宿迁市二类水路口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两港一中心”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港口物流发展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三是运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市区长途客运班线整合基本完成,镇村公交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顺利达到100%,市区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15%,有效践行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巨大贡献。四是行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京杭运河泗阳三线船闸荣获2011-2012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为提升交通重点工程质量作出了表率。船用LNG混合动力项目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被列入国家节能减排重点项目,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五是招商引资工作一路领先。交通招商引资工作再度被市表彰为先进单位,2012年,引进亿元以上合同项目4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个、竣工项目5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六是行业文明形象显著提升。成功举办全省首次水上搜救大比武并夺得冠军,荣获全省水上搜救突出贡献奖。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在县(区)政府考核中均名列前茅。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得到有效落实。
“十二五”后三年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目标
“十二五”后三年,是我市交通运输转型发展、扎实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三年。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拼搏,着力推进“三个转变”:即发展理念从工程为主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发展方式从公路为主向综合交通转变,发展重点从国省干线公路向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转变。通过“三个转变”,促进加快实现 “公路路网、运输方式、运输服务三个全覆盖”的总体目标,奋力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一是公路路网全覆盖,即在市至县区通达一级以上公路的基础上,实现县区到乡镇全部通达二级以上公路,乡镇到建成的集中居住点通达满足镇村公交双向通行的等级公路。二是运输方式全覆盖,即从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方式,转变为公铁水空一体化运输,大力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在公路上实现宿迁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连通,在铁路上实现宿迁与干线铁路的快速连通,在水路上实现宿迁与干线航道及港口的快速连通,在航空上实现零的突破。三是运输服务全覆盖。即客货运服务覆盖城乡、科技信息化覆盖整个交通行业、安全监管覆盖运输各个环节。
2013年交通运输主要工作
围绕“十二五”后三年三个全覆盖总体目标,2013年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重点,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彻底摆脱宿迁交通被边缘化的不利局面,徐宿淮铁路是关键。因此,我们要以徐宿淮前期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组织协调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一要抓好各项手续的先行研究和介入工作。2013年,该项目的前期手续多达十多项,涉及部门多为省级以上部门。要快速推进各项手续的报批核准工作,就要求我们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相关研究工作,能先行研究的先行研究,不能先行研究的提前介入,确保各项手续顺利或提前完成。二要抓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徐宿淮铁路前期手续多、涉及部门多。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主动协调、主动争取,提升各项手续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三要配合做好相关组织工作。在各项研究工作的组织上,我们要主动负起责任来,能帮助组织的自行组织,不能帮助组织的做好协调工作和保障工作,尽量避免因组织和保障不到位延误办理时限的问题。
二、以重点工程建设为基础,保持适度投资规模。2013年,全市交通建设投资将达51.8亿元,建成重点项目17个。其中,铁路项目2个,即宿淮铁路和洋河火车站客货运枢纽;国省干线公路项目3个,即325省道、330省道和344省道;水运项目3个,即大柳巷船闸、洪泽湖西南线湖区段航道整治工程和宿迁中心港一期工程。我们要围绕上述目标定位、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迅速制订目标体系,全面纳入目标管理,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抓好落实;要迅速制订下发目标任务分解表,切实做到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晰的目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具体的责任人员;要抓好责任的分解落实,把目标任务细化量化为可操作、可监控、可考核的指标,分解到部门,明确到个人,形成事事有人抓、人人有压力的工作格局;要全面加强督查工作,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采取旬督查、月通报、季考核的办法,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督查考核,既查工作力度,又查实施进度,更查落实程度,环环紧扣,步步紧逼;要坚决兑现奖惩,对工作进展快、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处理。
三、以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为契机,统筹城乡运输服务。2013年,省里将重点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作。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切实抓好城乡运输服务工作。要加快建设县乡二级公路和通往集中居住点等重要节点的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确保2013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4.1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50公里,桥梁50座,要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时,加强农村客运站亭及公交首末站建设,确保2013年新建农村客运站2个、开通镇村公交乡镇18个,确保行政村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要加大农村物流点的培育力度,确保2013年培育2个以上农村物流示范点。
四、以交通资源整合为手段,增强运输发展动力。2013年,要以港口、客运、出租和公交等四项专项整治工作为抓手,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一是引导运输企业向现代运输企业转型。要鼓励运输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入股等方式,实行整合,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强对运输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大对运输龙头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研究促进运输企业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推动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建设。要推进甩挂运输企业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实施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与重组,促进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三是加快运输装备升级和品牌建设。要加强LNG船舶示范推广工作,要鼓励发展高级客车、重型牵引车、厢式货车和集装箱车,继续推进重点车辆、船舶安装使用卫星定位系统,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江苏快修”的品牌内涵与质量水平;推广“阳光E驾”等驾培新模式。
五、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提升行业管理水平。随着全市交通路网的逐步完善和里程的不断增加,交通运输工作重点将由以建为主逐步向建管并重、以管为主转变,交通运输管理必须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来支撑。一是推进运输服务现代化。确保一二级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运行正常,全市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安装和使用率100%;旅游包车标志牌网上使用率达100%;客运车辆3G视频监控安装使用率达100%、GPS在线率达95%以上。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让物流企业共享物流信息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二是推进安全监管现代化。运用GPS监控平台,对农村客运车辆、旅游包车、危化品运输车辆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借助远程监控设施,对重要桥梁、较大渡口和湖区进行有效管理;利用遥感遥测技术,对湖区航标进行监管;运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过往船舶进行24小时动态监控。三是推进行业管理现代化。在全行业内推进信息化管理工作,力争实现GPS定位全覆盖、网上监控全覆盖。四是推进辅助决策现代化。在网络运行基础设施整合优化、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上下功夫,提升信息化在辅助决策上的作用。
六、作风建设为抓手,塑造良好交通形象。2013年,是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的作风建设年。各单位、各部门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整行风、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塑造良好的交通形象。一是以作风整顿加强党建工作。要完善基层组织、人才队伍、精神文明、行业作风、反腐倡廉“五位一体”的行业党建工作格局,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创优品牌建设。二是以作风整顿培育干部队伍。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干部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选树培养高层次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要着力培养选树一批自觉践行交通运输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典型,加强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品牌选树、文化示范单位创建和典型培育的工作机制。三是以作风整顿促进事业发展。要坚持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积极寻求破解交通运输各项矛盾的方法和措施,以勇挑重担的魄力、善于创新的智慧,在解放思想中寻求良策,在深化改革中破解难题,在创先争优中跨越赶超。四是以作风整顿带动政风行风。要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深入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撤渡建桥”等为民服务实事项目,加强对网络问政、《政风热线》等群众投诉的办理工作,努力在市级机关作风建设评议中争先进位;要加强对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等规定以及厅党组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督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完善交通重点工程专项治理长效机制,切实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纠风治乱工作,完善明查暗访机制,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干部自律工作,坚持有案必查,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