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路部门落实“前期思绿化,建中造绿化,养时护绿化”的理念,将绿色公路、生态公路、文化公路建设有机结合,坚持系统联动、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投资数十亿元,打造出一条条高标准的公路绿色景观长廊,成为展示“绿色苏州”城市建设的一张张新名片。
一是绿化特点因“路”制宜。一方面根据不同路况特点选择不同的绿化模式。在中央隔离带断带口两侧控制灌木高度,标识前方不栽植高大树木,平交道口两侧栽植中型以上乔木,控制合理株距,保持司机行车视线,穿村镇路段连续栽植绿色植物护墙,防止行人随意穿越公路;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公路线形实施不同的绿化模式。弯道路段外侧连续栽植高大乔木,保持树种一致,使其发挥良好的视线导向作用,平直路段选择不同树形、叶色的树种,给驾车人员视觉新鲜感,缓解视觉疲劳,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
二是绿化重点因“地”制宜。苏州公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和村镇文明建设,在主要通道和通往旅游景点线路上给予重点倾斜,在计划上给予优先安排,率先全线绿化,率先打造人文景观点缀,并每年对沿线绿化养护进行提档升级,确保重点线路绿化与其发展主导地位相匹配。仅“十一五”期间,撬动各方投入资金超20亿元,创建204国道常熟段100公里、338省道30公里、318国道50公里、227省道100公里、228省道7公里、340省道10公里、339省道40公里等合计337公里为省级文明样板路暨绿色通道。与此同时,还以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镇创建、文明样板路创建为契机,推进了农村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使得各层次路网绿意盎然。
三是绿化亮点因“文”制宜。大力推进苏州文化公路建设,实现“绿色公路”与“文化公路”的有机融合,在苏州公路绿化建设过程中,嵌入具有苏州特色的吴文化、水文化等地域元素,在“保护苏州文化”的同时,开展“再造公路文化”试点工作。在204国道、苏虞张快速通道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中打造高品位文化节点,展示工程建设沿线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锦绣江南鱼米之乡的地域特色和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着力打造富有苏州特色的公路绿色文化长廊,使得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共融共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