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2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近800公里。得益于农村公路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全区城乡一体化显著加快,乡镇、组团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城乡居民出行满意度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一些制约农村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为此,该区找准症结,突破瓶颈,探索农村公路转型发展之路,为苏州北部现代新城的崛起凝聚力量。
一是由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变。10年的大规模建设,农村路网框架已初步成形,亟需量变向质变的转换。该区改变粗放式发展的模式,革除“重建轻养、只建不养”的思维,按照“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管必到位、养必养好”的目标,由大规模路网建设向打造精品示范路靠拢。通过完善农路管养体制、创建农路示范镇、争创路政示范区、实施农路安保工程等方式,提升农路通行条件。2011年至今,全区农路大中修、小修保养、安保工程等累计投入8500万元,农村公路及桥梁全部建立“一路一档、一桥一档”,并实行定期检测、定期排查、定期整改的机制,防患于未然。全区各镇(街道)也高度重视农路管养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均予以倾斜。2012年,全区县道MQI值92.3,优良路率97.3%,乡道好路率82.83%,村道好路率69.68%,各项数值均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二是由整体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在继续加强农路建设的同时,把工作重心向农路危桥改造、应急服务、公交出行、农路治超等方面倾斜。2012年4月,相城区首个公路养护应急基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填补了相城无公路应急中心的空白,有效提高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全区56座农路危桥改造目标逐级分解,明确到人,限期完成。至目前,已完成32座,占计划的60%,余下年内将悉数完成。为改善农村地区公交出行状况,新建京沪高铁苏州北站公交首末站,年内新辟包括夜间公交在内的3条公交线路,并着手规划采用冬夏时制公交收发班模式延长公交服务时间。新增电调出租车80辆,并在偏远乡镇调整尝试投放人力三轮车100辆,以缓解公交运力不足,解决短驳需求。为降低农村公路超限率,坚持优化治超站点设置和人员配备,通过固定检测与流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联查联动,杜绝重大恶意超限行为。
三是由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变。继2008年完成农路管养体制改革之后,今年,奋力推进全区乡镇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打造一支服务型的管养队伍。在日常工作中,全力配合高铁新城、苏相合作区建设,对重点企业启动路政许可优先审批机制和8小时业务办结制,提高工作效率。对公众在网络上反映比较集中的县道及农村公路隐患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并迅速组织抢修,有效改善出行条件。根据整体战略布局,该区旨在通过高效的服务打造“畅、洁、绿、美、安”的路网,从而实现高铁新城、苏相合作区、中央商贸区三个组团有效衔接,服务组团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出旅游资源的“磁石效应”,把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三角嘴湿地公园、阳澄湖莲花岛等典型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