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绥满高速公路到国道301线海拉尔至满洲里,从省道301线拉布大林至黑山头口岸到省道302线根河到白鹿岛,从村村通路到方便快捷的客货运输,从一辆辆流动的出租车风景线到四通八达的城市公交,呼伦贝尔交通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统计,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11.3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长2.24倍。
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这5年,是呼伦贝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快发展的5年,交通运输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先锋打头阵。
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这5年,是呼伦贝尔交通运输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是呼伦贝尔交通人绘就的又一恢弘篇章。
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这5年,呼伦贝尔人见证了城市乡村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这5年最值得铭记的是,2008年8月10日,内蒙古“十一五”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绥满高速公路在我市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市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7年,全市公路总里程仅为15415公里。到201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20236公里,其中,国道1324公里,省道1622公里,农村公路16132公里,边防公路1158公里。95个乡镇(苏木)中93个已通油路;785个行政村(嘎查)全部通公路。目前,全市公路路网密度为8.00公里/百平方公里。
“在家门口就能坐上车,到城里购物实在是太方便了!”阿荣旗向阳峪村的村民宋宝贵感慨道。从“步行进城”、“农用车进城”到“村口坐车”,广大农牧民兄弟享受到了“就地等车”、“车进站人归点”的优厚待遇。全市旗市、乡镇(苏木)之间通车率达100%,785个行政村(嘎查)全部通公路。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公路运输客运量1.37亿人次,客运周转量83.24亿人公里,货运量2.28亿吨,货运周转量568.94亿吨公里;中俄、中蒙国际道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72万吨、客运量260万人。
“油路通了,路好走了,农产品也卖上了好价钱,这村容村貌变了,人也精神了,干活也有劲了,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快发展!”扎兰屯市哈拉苏办事处大兴村的村民与全市785个行政村的村民一样成为村村通路的受益者。
路通了,如何帮助依靠摆渡过河度日的村民通桥成为交通人的心愿。作为农业大镇的莫旗奎勒河镇,粮食运输一直令农民发愁,将粮食外运要通过摆渡过河至少3个小时。2007年7月1日,奎勒河大桥开工建设,总投资593万元,桥梁总长104.94米的奎勒河大桥于2008年建设完成,从此结束了67年来百姓出行依靠摆渡的历史,便捷了旗内货车与大杨树火车运输的联系,降低了粮食的运输成本,农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奎勒河镇的农民李福军感慨地说:“以住两岸居民完全依靠摆渡过河,农活期,每天要拖着沉重的农具上下渡船。而到镇里做工的人夜归时,不得不将已停渡的渡船锁砸开,自己撑船回家。没有这桥时,人们到桥那边的街上去,来回等待过渡要两个小时。而如今,彻底结束摆渡的历史,大家上街下地干活都骑电动车,非常方便。”
我市作为全区唯一一家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列为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市,农村公路建设走在了前列。全市共建成农村公路8808公里,120个乡镇?苏木?通油路、785个行政村(嘎查)通公路率100%,全市共修建渡改桥6座1631延长米。
2007年以来,全市境内公路养护共投入资金19439.7万元,干线公路平均优良率达到84.76%。在道路运输方面,不断优化公路运输运力结构和运输组织形式。到2011年底,全市有营运客车1687辆、营运货车35660辆、出租汽车11112辆,有等级客运站71个。已开通客运班线589条,跨省线路41条,跨地市线路23条,市内线路442条,跨县线路83条;乡镇(苏木)通车率100%,行政村(嘎查)通车率99.8%。
公路通,百业兴。一条条畅顺公路的建成,不仅改变了全市乡镇、村屯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弱、“晴通雨阻”的现象,也为农村儿童上学、生产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营造了通畅的交通环境,让更多的农民兄弟早日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