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切实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去年以来市交通局严格实施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五项制度”,明确质量目标责任,强化质量监督,抓好责任落实,全市农村道路建设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去年,市交通局研究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等五项新的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有效作用。一是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该制度明确要求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实行“政府监督、施工监理、企业自检”。二是工程项目质量进度通报制。要求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检查,及时向全市交通部门通报检查情况,并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通报,重要情况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和曝光,自觉接受政府、社会的监督,形成督促、鞭策机制。三是农村公路工程管理督查制。市交通局对全市所有在建项目进行经常性督查,指导和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严格项目管理,落实各项制度,加快进度、确保质量、用好资金。四是工程项目检查评比制。根据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和部、省有关规定以及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检查考核评比,主要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规模及标准、组织管理、进度与质量等进行检查评比,形成激励机制。五是工程项目考核奖惩制。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市交通局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高工程质量。一是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二是加强工程监理,明确监理责任,现场旁站实施监控,严格施工工艺和工序,做好原始施工记录和必要的实验检测,督促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施工作业;三是严格建设材料的质量检查,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建设工地;四是严格中间检查和中间验收,消除质量隐患,确保每个分项、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不出质量问题;五是实行工程项目质量“责任卡”制度,项目开工时必须填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责任卡”,将工程质量责任落到实处;六是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与监督职责,确保每一项工程质量合格,建成的每一条路都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为提高通乡油路建设质量,加大试验数据对施工生产的指导作用,市交通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通乡油路项目工地试验室工作的通知》,使每个通乡油路建设项目购置3万元以上的常规试验检测仪器,成立工地试验室,确保通乡油路工程质量。该局还在近期抽调局内工程技术人员,邀请武威公路总段专家,采取分片办班的形式,在各县区陆续举办了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培训班,组织各县区交通局分管局长,技术管理人员,通乡油路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分管公路建设的乡镇长,在农村公路项目管理、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控制和交竣工验收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由于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奖罚严明,我市在农村公路质量管理上实现了“三个提升”,即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上有提升,质量管理的权威性上有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上有提升。
去年,全市农村公路结转续建项目59项,现已全部完工,完工率100%,验收合格率为89%;新建项目82项,工程完工率80.5%,验收合格率为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