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交通运输局是主管全市公路、水路交通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道路、水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动车维修行业、汽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管理、城市公交与出租车管理,全市交通战备,交通稽查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其服务管理职能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今年以来,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在全系统牢固树立“市民诉求就是我们的责任”理念,全面优化交通运输发展环境。《廉政纵横》专版将从本期起,连续推出交通运输系统行风建设报道,以飨读者。
为进一步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水平和为民服务质量,着力解决交通运输系统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以局长蒋向波为组长的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行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行风建设动员会和工作调度会,在全系统牢固树立起“市民诉求就是我们的责任”理念。局纪委书记尹希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新期待,突出抓好公交车辆、出租汽车、驾驶培训和行政服务窗口等重点部位的文明服务,全面优化交通运输发展环境,全力推进交通运输系统行风建设实现跨越式提升。”
回应群众诉求完善服务机制
“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市公交总公司将市民需求作为工作目标,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优化公交线路、线网,创造最大运营效果。”尹希芳介绍。今年,市公交总公司通过媒体、热线,深入社区等方式,积极征求乘客和市民对公交优化线网、线路开辟、服务提升等出行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相继开通了159、69、K155、K160等6条公交线路,填补了我市东部高新区、南部二环南路和北部等地区的公共交通空白。针对市民反映的公交车收车时间较早的问题,在104、103路等8条晚间客流较多的线路上实行延时收车,延长运营时间。据悉,今年内,我市还将根据市民反映问题较多且条件允许的区域,开辟8-10条公交线路。“黑出租”和高峰时段“打的难”问题,是市民反映较多问题。对此,市交通局客管中心分别与天桥区窗口整治办公室、槐荫区建立联合打黑行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黑车进行不间断的联合清理。1月至8月,组织市场稽查53200台次,查纠出租车违章记分8958台次,有责投诉247件,打击非法营运车辆242台。同时,对拒载、多收费等严重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双制裁”的处罚措施。8月份起,对乘客反映较多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飞机场等地暗访37人次,对我市四家出租车企业在全行业内通报批评,对15台存在拒载等违规出租车进行了媒体曝光和从严处理,起到警示作用。
实现科技执法执法投诉零容忍
根据行风动员会的要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出台了加强行风建设的一系列措施,要求每名执法人员,从自身做起,切实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树立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代言人的观念。他们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执法人员单兵装备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控。要求凡实施交通监察活动必须全程录像,个人必须全程录音。今年年底,他们还将在交通运输监察移动执法车辆上安装GPS、视频监控设备,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网络通讯技术,采集车辆实时定位信息和视频监控信息,实现对一线移动执法过程的全程监控,全面掌握执法车辆的运行状态,达到规范执法行为,保护执法人员合法权益的目的。
同时,建立预防机制,对不规范行为实行“零容忍”。每月初要对上月所有行政案件的程序、事实认定、文书使用规范,以及社会关注和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评估;对文明执法、廉洁自律和政纪风纪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安全工作和执法工作相关的停车场监管情况进行评估,点评评估结果,通报责任问题、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内容,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出现的问题和发现的隐患实行“零容忍”。坚决杜绝因执法不规范、违法事实认定不准确,证据不确凿而引发投诉。
简化程序打造群众满意的审批窗口
为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市交通运输局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围绕从受理、审核、审批、发证等审批的每一程序、每一环节,提升窗口服务效能。
简化审批事项。坚持可备案的不许可、可整合的不单设,减少3个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子项(21项压缩为18项),将与公路路政管理审批相关的四项许可整合为一项“涉路工程许可”,将搬运装卸、货运代理等道路运输辅助业务由许可改为备案;对2吨以下的自货自运等非营业性道路货物运输无需办理经营许可。
全面压缩审批时限。全面优化梳理审批事项,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削减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将汽车维修三类业户许可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改为即时审批、即时办结;将道路货物运输、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由2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将水路运输“船舶签证”由7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通过审批改革,总共缩短了31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交通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速度。
他们全面推行窗口办事“三清、两高、五零”工作方法,即做到咨询解释一口清、办件受理一手清、补退件告知一次清;压缩办件时间,提高审批提前办结率;畅通诉求渠道,提高审批一次性通过率;实现审批过程“零差错”、审批事项“零积压”、审批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努力把小事做精、把实事做细,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