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期望寿命是指当年出生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国际通用指标。2010年,新余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关于努力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2020年实现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决定》还量化了与人均期望寿命紧密相关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医疗食品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六大主要指标及42项子指标。
统计数据显示,新余市人均期望寿命已由2007年74.2岁提高到2010年的76.4岁,超过了75岁的全面小康标准,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岁,“人均期望寿命80岁”工作初战告捷。
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确保《决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010年初,新余市委提出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设想后,新余市政协敏锐意识到这一设想对于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以及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主动请缨,将这一课题确定为当年政协协商议政的“重头戏”。
为使这一重大决策不发生偏差,经过精心筹划,新余市政协成立了由主席、分管副主席领衔,21个相关市直单位为成员的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课题调研组,深入开展了历时7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并邀请市内外多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进行研究论证,在21个分课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数易其稿,形成了《关于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目标的调研报告》。报告经市政协常委会议协商后,提交到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吸纳,并于2010年底成功转化为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的《决定》。2011年,这一决策构想又分别写入了新余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正式确立为新余今后五年民生工作的主线。
高位推动,多方联动,全市同下“一盘棋”
领导重视是关键。为更好地推动工作并取得实效,新余市成立了由29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协主席亲自挂帅担任组长。两年来,新余市政协主席先后组织主席会议成员对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工作进行视察,深入工厂、车间、商店、超市等现场查看,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了解各单位在推进“人均期望寿命80岁”工作实践中取得成效和存在不足,进一步增强各有关单位抓好工作的紧迫感。
抓好落实是核心。“人均期望寿命80岁”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29个成员单位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把“人均期望寿命80岁”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制定了本部门贯彻《决定》的实施方案,对今后8-10年的工作目标任务作了周密安排和部署。食品药监部门开展食品药品生产流通集中整治行动、环境保护部门关停近400家污染企业、医疗卫生部门努力提高医疗救护水平、社会保障部门全力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目前,新余市各有关单位紧紧围绕中心目标任务,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一项项任务被分解,一个个指标被细化,这项系统性的民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上演。
壮大财源,改善环境,努力实现最大的民生
“贫贱夫妻百事哀”。为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目标,新余市努力打造殷实的经济底子。在巩固和提升钢铁这一传统产业的同时,注重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强势发展为新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源。去年,全市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财政收入历史性突破100亿元大关,各级财政民生事业支出38亿元,全面或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93项民生指标。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3.92亿元,同比增收1.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35亿元,增长17.9%。
新余市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之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淘汰传统钢铁产业落后产能是一个重要举措。新钢公司三期技改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其中12%的资金约18亿元用于节能环保技术和设施的建设使用。抓好重金属污染土地治理,新种植花卉苗木3.6万亩,年产值30亿元,解决了2.8万农民就业。预计到2015年,苗木种植面积将达到20万亩以上,全市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和废弃荒地、废弃矿区,基本实现苗木全覆盖。新余市还依托光伏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推广光伏产品应用。已投入50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了赛维西大道、创业大道等路段太阳能路灯改造建设1000多盏,在果园和蔬菜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近4000盏。每年可节电86万千瓦时,节煤31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6吨。各项有力举措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大大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7.8%,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7.56%,新余市成为目前全省唯一的“国家森林城市”。仙女湖、孔目江两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由2007年的三类提高到二类,全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