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桥头
8月24日5点58分,正在睡梦中的尚女士接到了儿子潘雪峰的电话,“妈,我的腿折了,你快来救我”。
儿子的声音非常虚弱,随后电话就没了声音,尚女士再打过去,电话显示已关机。
此时,距离哈尔滨市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仅18分钟。
心急如焚的尚女士还在一遍遍地拨打电话,随即传来消息,丈夫潘庆和儿子潘雪峰驾驶的车号为辽M45107货车于8月24日5点30分左右从数米高的桥上摔下,四轮朝天,车头右侧被完全挤扁,坐在副驾驶上的潘雪峰多处骨折,潘庆当场死亡。
“那一刻,天塌了。”尚女士回忆说。
在随后赶来的“120”上,意识还清醒的潘雪峰不断地对医生说,“先救我爸”,他还不知道,他的爸爸潘庆,已经在货车坠落桥下的那一刻停止了心跳。
这辆欧曼牌重型半挂牵引车,正准备在今天跑完最后一趟活儿后,暂时停运,休息。
“跑完这一趟,父子俩准备暂时休息一段时间。”潘庆的大姐对法治周末记者说。26岁的潘雪峰准备10月份结婚,一家人想等这趟活儿跑完,和女方好好商量一下婚事。
49岁的潘庆,早年曾在辽宁省丹东市当过兵,在部队就考了驾驶证的他车技过硬,退伍回家后,已经开了20多年的车。
“他技术特别好,大小事故一次没出过。”尚女士说,近20年来,家里的收入主要靠潘庆这辆6轴货车跑运输,往返在东北地区。
潘庆19岁的女儿正在上高中,女儿要考大学,儿子要结婚,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正准备操办家里的喜事,没想到飞来的横祸,让本该准备的红事变成了白事。
现在的潘庆躺在哈尔滨西华苑殡仪馆的冷冻柜里,已经4天多了,拉开抽屉,只能看见潘庆的头上有一个8厘米左右的伤口,至于身上是否有伤,家属们说并不知情。
“究竟死因是内脏的伤还是头上的伤,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尚女士说。
潘庆年近八旬的老父亲听说儿子不幸去世的消息后备受打击,在家里嚎啕大哭。潘庆的大姐介绍,潘庆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是父亲的心头肉,也是最孝顺的一个。
以前每次出车回去,潘庆都会给父亲带回去各种营养品,潘庆的大姐说,父亲在家一边哭一边说,以后再也吃不到小儿子买回来的东西了。
出事4天多,潘家亲属陆续前去询问了好几次,尚没有一个政府人员正式给他们答复。他们也不知道,这算是意外,还是事故,“他们总是说,再等等,再等两天有了调查结果就有答复了”。
8月26日晚,政府有关部门通知4辆出事货车的家属到现场。从接到儿子电话到此刻,尚女士第一次看见自己家的车,躺在坍塌的大桥一侧。
车的周围还散落着矿泉水瓶、烟盒,一串代表平安的中国结散落在玻璃碴之中。
谁之过?
“当时正在睡觉,感觉车有很大的晃动,不知道为什么,忽悠一下就连人带车溜到桥底下去了。”潘雪峰提起当日的情形,依然心有余悸。
他没搞明白的事故原因,官方迄今也尚未调查清楚。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事故发生后,尽管外界有诸多质疑,但事发后当地政府以及相关专家初步给出的调查结论仍是,事故发生与车辆超载有直接关联。
对于“阳明滩大桥经层层转包,18.82亿元的工程,最终只有不到一半的钱用在桥梁建设上”的质疑,当地政府没有回应,也并未提及事故发生与桥梁本身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尽管当地政府多次暗指超载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业内专家认为,这只是诱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桥梁本身存在的质量隐患才是事故发生的主因。
拥有“哈尔滨奇迹”之称的阳明滩大桥,质量究竟如何?
至今服役已44年的南京长江大桥,在当年初步建成时,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调来近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建成于1957年的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曾于2011年6月6日遭到一艘万吨级油轮撞击,几乎毫发无损。从建成通车至今,该桥先后遭到过70多次撞击,但依然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
据媒体报道,作为当前松花江流域最长的桥梁,阳明滩大桥的建设速度是突破性的,桥梁全长7.13公里,桥梁总面积27.6万平方米,建设时间仅为18个月,在如此短暂时间内完成如此体量的工程建设,在该省的桥梁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原本计划3年建成的工程,最终只花了18个月,是不是因为赶工赶出了质量问题?”面对公众对桥梁质量的重重追问,哈尔滨市政府至今未正面回应。
针对官方此前的超载初步判断,伤者家属在看到“3辆大车都靠桥外侧停靠得比较近,合计将近500吨重量在单侧压着”的说法时感到有些不平。“当时的事实是车辆都在行驶过程中。”其说法得到了另一辆货车伤者家属的认同,并指出车当时是在匝道中间行驶。
事发后,也有围观的市民针对政府的回应进一步提出质疑:如果桥体倾覆是货车超载所致,为何政府不在入口处设置提醒标志,并限制超载车辆驶入?
法治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桥体入口处并无任何与超载有关的提示性标志。
事故发生后,有桥梁专业人士在网上发文分析,认为该桥梁悬臂承受了过大的压力,有重车经过,容易造成失重垮塌。
记者看到,在桥墩上有两个支座,两个支座中间就是该垮塌桥梁的中间线,而该中间线与该桥的主要受力桥墩错开有3米左右的距离。
此次桥梁垮塌到底是什么原因?
北京交通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桥梁专家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认为,哈尔滨塌桥事件中,所谓工程质量,是次要问题,事故根本原因是设计标准不够(单墩双悬臂结构缺陷)。此类桥梁设计的国家标准有问题:我国目前桥梁设计依据的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关于独柱支撑匝道的标准过低。
“如果最后事故的鉴定结果为超载,那么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责任就小一些,公路管理方承担大部分责任,毕竟是因为管理方管理不善才使超载车辆上路。”哈尔滨市一位85岁的高级工程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对于监理、施工、设计三方的关系,该工程师指出,施工方主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监理方监督施工,但是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地方,监理方可以向设计方提出进行修改的建议。如若是桥梁问题,三者都有责任。
虽然事故原因尚未调查清楚,但尚女士说,以后再也不会让儿子开车,“躲得了天上躲不了地上,躲得了左边躲不了右边”。
责任单位现身
8月27日下午,哈尔滨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坍塌桥梁与阳明滩大桥没有关系,事故地段为上三环路群力高架桥的分离式匝道,梁体长121米,宽9米,坡度3.5%,是一个独立的整体钢-混凝土叠合梁。根据相关工程资料,该匝道工程造价为709.42万元,施工期为90天。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政府通报了坍塌桥梁的设计、承建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为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资质为市政行业甲级;施工单位为福建交建,资质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监理单位为黑龙江百信,资质为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
法治周末记者之后分别采访了上述3家公司。
福建交建集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发当天早上,公司领导及总工程师立即前往哈尔滨。公司也就此事成立了调查组。
哈尔滨市政工程设计院工作人员称,坍塌的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是他们单位设计的,工程师也是本单位的。设计院的相关领导及设计人员一直在现场,积极配合国家安监局及专家组的调查,他们也希望能尽快出结论。
几乎一致的是,3家公司都提到要等到调查结果出来才有进一步的回应。
领导一天一个电话询问工期
尽管哈尔滨市政府在连续三场没有安排记者提问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再强调,出事桥段非阳明滩大桥,但是公众则认为这是政府推脱责任的说法。
“白马非马,引桥非桥?”微博里有人质疑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阳明滩大桥始建于2009年年底,当时松花江上的跨江桥只有王万铁路桥、四方台大桥、滨洲铁路桥、松花江公路大桥、四环东江桥,当时松浦大桥尚未建成。
2006年,滨北公铁两用桥由于结构原因封闭公路交通后,松花江公路大桥成为哈市机动车过江唯一通道。近几年,哈市过江交通流量猛增,松花江公路大桥甚至取消了非机动车道,但仍无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于是,建设阳明滩大桥被提上日程,抢工期则成为阳明滩大桥建设过程中的主旋律。
该桥从开工建设到建成通车,只用了18个月。黑龙江省新闻联播在大桥建成之日,曾称18个月完成计划工期3年的大桥建设任务,阳明滩大桥“成为国内建设速度最快的超大型跨江桥”。
在大桥建成通车的第二天,《哈尔滨日报》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曾经,一位着名桥梁专家“忠告”阳明滩大桥建设团队:“你们排的工期不可能完成。”如今,这些“忠告”皆成“浮云”。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给记者,大桥施工期间,为了督促工期,市里某位领导甚至每天一个电话询问工期。
一位在阳明滩大桥附近居住的某机床厂退休职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大桥施工的时候他就经常来这附近散步,大冬天的也一直在施工,哈尔滨的气候本不适合冬季施工,但是为了赶工期,工人们生了炉子取暖,24小时不分昼夜地干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吊车司机在事故发生后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他看来,大桥出事是早晚的事情,该桥梁上的钢筋直径属于12毫米的规格,一般桥梁上应当使用直径18毫米规格的麻花筋。
中国桥梁的非正常死亡
哈尔滨大桥坍塌并不是首例,近年来,中国桥梁的非正常死亡正在拷问着政府。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副主任孙利民教授表示,最近一二十年,我国迎来桥梁建设高峰期,在很短时间内建设了大量桥梁,目前我国已有桥梁60多万座,由于量大集中,后期养护管理跟不上,很容易发生问题。
5年15座桥梁坍塌无关质量?
自2007年至今5年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公开可查询的桥梁垮塌事故共有15起。事故共造成141人死亡,111人受伤,18人失踪。发生事故的15座桥梁中,仅有3座至事发时使用时间超过15年。
尽管公众有诸多质疑,但在上述已公开的官方调查结论中,未有一起明确事故发生与桥梁本身质量有关。
这当中最为惨重的当属湖南凤凰沱江大桥垮塌事故。2007年8月13日下午17时左右,在建的沱江大桥突然发生整体垮塌,事故共造成64人遇难22人受伤。事后被认定为赶工期等原因所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被指“先天不足,命该注定”
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结构和防护工程专家陈肇元在内的诸多业内专家则公开表示,桥梁事故频发是“先天不足,命该注定”。
陈肇元曾在名为《大桥坍塌建设速度是否过快?》的公开信中指出,事故频发和工程设施的短寿,是“先天不足,命该注定”。
陈肇元以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按国际通用标准设计,在超载服务的条件下仍安然无恙的钱江大桥为例,指出我国某些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或标准过低埋下事故隐患。
“以房屋建筑为例,我国设计规范要求的楼层使用荷载的承载能力,大概只是国际通用标准的50%至60%,混凝土结构中为钢筋锈蚀所需的保护层最小厚度有的只有国际通用标准的一半。所以,事故频发和工程设施的短寿,只能是先天不足,命该注定。”陈肇元在公开信中说。
为此,《环球时报》专门刊发社论称:所有新建大桥的垮塌无一例外都是责任事故,它们都垮在建设及使用过程的管理上。建议必须加强对有关官员和其他责任人的追惩。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则在8月25日晚发声,建议地方政府“对于事故信息发布,要客观而及时地进行披露,而不是给人以推脱责任、转移舆论焦点的嫌疑。想让发布信息有说服力并不难,发布者首先要换位思考:作为普通人,需要了解什么,进而有一说一,真正尊重事实与常识”。
网友建议实行责任终身制
针对中国桥梁屡屡出问题的现状,网友议论纷纷。部分网友认为,目前可采取的有效防止措施就是信息公开在前,即在每一期重大工程项目筹建过程中,要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包括设计方、建设方和监理方的信息,甚至包括层层转包的有关单位及个人。
网友亚丁yading还建议,能不能呼吁建设部发文,规定所有大型建筑物都用石头刻上建设者的姓名。“建筑物好了是光荣碑,坏了那可是耻辱柱啊。”
该网友同时透露称,巴黎市内有37座桥,每座桥头都刻着当时建设者的名字,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发包人、承建者等,几个世纪来一大串人的名单赫然在目。
在网友转载加评论的过程中,有人甚至建议实行责任终身制。最被网友称道的是,建于1909年8月19日的兰州黄河(6.63,-0.12,-1.78%)铁桥,1989年80年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申明合同到期。
而建于1933年的广州海珠桥,当年提供建桥钢材的英国企业也于4年前发来传真,说明海珠桥虽然年龄是70多岁,但其建桥钢材已到了100年“大寿”,进入钢铁材料的疲劳期,如继续使用,应进行疲劳强度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