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为期112天的2012年汛期结束,今年汛期鞍山市受强台风影响,71.29万人受灾,25万亩农作物绝产,因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820余处,7193名被困群众获救,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7.25亿元,是鞍山市防汛史上灾情最重的一年。
降水量比平均值多41.9%
2012年汛期从6月1日开始到9月20日结束,共计112天。今年汛期鞍山地区平均降水量为755.2毫米,比多年平均值532.3毫米多41.9%,比去年同期506.2毫米多49.2%。全地区最大累计点降水量为岫岩李家堡站,今年汛期总降水量为1244.5毫米;最小累计点降水量为城区孟泰公园站,今年汛期总降水量为446.5毫米。
纵观2012年汛期,6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偏多,高于多年平均值近一倍,其中6月中旬降水量为多年平均值的二倍;8月份受两次台风影响鞍山全地区均发生强降雨过程,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值多近八成;而7月份和9月上旬降水量则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
防汛史上灾情最重一年
今年鞍山市汛期主要呈现五方面特点:一是遭受两次强台风影响,这在市防汛史上极为少见。二是降雨强度大,特别是受“达维”影响,全市普降大暴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降特大暴雨,共有8个乡镇雨量超过或接近400毫米。最大点降雨量511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到82毫米,最大3小时降雨量达到200毫米,最大6小时降雨量达到228毫米,均为有气象记载以来最大值,为Ⅰ级暴雨灾害,属最严重级别。三是中小河道发生特大洪水。四是地质灾害严重,因降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820余处。五是灾情严重,岫岩和海城重灾区的水利设施几乎全部被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7.25亿元,是鞍山市防汛史上灾情最重的一年。
全市受灾人口712943人
今年汛期,全市7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712943人,其中较重的乡镇49个、474个行政村、437405人。全市共计倒塌房屋6876间,紧急转移安置17.93万人。特大暴雨导致公路中断365条(次)、供电中断81条(次)、通讯中断2767条(次)。全市因灾导致570户企业停产,其中,海城272户、岫岩298户。规模以上企业172户因灾停产,其中,海城85户、岫岩87户。受“达维”影响。岫岩、海城东部山区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岫岩自来水厂部分被冲损,导致县城供水中断。
全市25万亩农作物绝产
农业方面,全市成灾作物面积44.8万亩,绝产2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成灾面积40.3万亩,绝产22.5万亩;经济作物成灾面积4.5万亩,绝产2.5万亩。全市共有72736栋温室、冷棚受灾,其中,坍塌63880栋、受损7762栋。养殖业受损严重,全市共有34个乡镇、178个村、4500个场户受灾,损失畜禽855.6万头(只)。
水利基础设施方面,今年汛期全市河道堤防决口452处,决口长度68994米,其中:海城决口5处,决口长度249米,岫岩决口447处,决口长度68745米;造成堤防不同程度损毁、损坏,形成的险段堤防长度581186米;破坏河道护岸工程32处48537米,损毁拦河坝工程5处。农村饮水工程破坏严重,特别是岫岩,几乎全部遭到损坏。水毁饮水工程1562处,11座中小型水库受损,损坏灌溉设施150处、机电井143眼、排灌站9座。全市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95864万元。
成功解救被困群众7193人
今年汛期洪灾发生后,在部队和公安、武警的支援下,成功解救被困群众7193人,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据统计,今年汛期全市共出动部队750人、民兵3600人、警力2200人、干部群众近万人参与抢险救援工作。成功解救被困群众7193人。全市投入各类抢险物资总价值近1500万元,投入抢险舟船1012艘(次)、运输设备542班(次)、机械设备3867台(班)。
截至目前,全市所有被毁的道路已经全部抢通,移动通讯、固话实现畅通,电力供应已经恢复正常,完成堤防决口封堵202处,临时恢复农村饮水工程1476处,解决25.94万人的饮水问题,基本修复520处,解决人口24.41万人。
有关人士表示,由于“8·4”特大洪涝灾害使鞍山市岫岩和海城部分乡镇遭受严重损失,水毁水利工程多,目前鞍山市各级有关部门正在全力争取资金,总结经验,抢修水毁工程,为明年安全度汛做准备。